不堪老泪洒衣襟
出自宋朝吴潜的《谢世诗二首》- 股肱十载竭丹心,谏草虽多祸亦深。
补衮每思期仲甫,杀人未必是曾参。
毡裘浩荡红尘满,风雨凄凉紫殿阴。
遥望诸陵荒草隔,不堪老泪洒衣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感慨时光荏苒,回顾自己经历的十年官场生涯,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个人遭遇进行了反思。其中: 第一句“股肱十载竭丹心”,指作者在官场上任职十年,极尽忠心,但依旧无法拯救国家与人民。 第二、三句“谏草虽多祸亦深,补衮每思期仲甫,杀人未必是曾参”,指作者曾多次进谏国君,却始终被忽视,导致政治风波频发,诗中提到的“曾参”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谏臣,意味着即使做好了事情,仍然会有被杀的危险。 第四句“毡裘浩荡红尘满,风雨凄凉紫殿阴”,指作者已经离开了官场,穿戴朴素,置身于浩大的红尘之中,面临着风雨交加的困境,思考人生,沉迷忧愁。 最后一句“遥望诸陵荒草隔,不堪老泪洒衣襟”,指作者回望过去,看到曾经的同事和挚友们都已经仙逝,自己也步入老年,情不自禁地落泪。
- 背诵
-
谢世诗二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感慨时光荏苒,回顾自己经历的十年官场生涯,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个人遭遇进行了反思。其中: 第一句“股肱…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感慨时光荏苒,回顾自己经历的十年官场生涯,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个人遭遇进行了反思。其中: 第一句“股肱十载竭丹心”,指作者在官场上任职十年,极尽忠心,但依旧无法拯救国家与人民。 第二、三句“谏草虽多祸亦深,补衮每思期仲甫,杀人未必是曾参”,指作者曾多次进谏国君,却始终被忽视,导致政治风波频发,诗中提到的“曾参”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谏臣,意味着即使做好了事情,仍然会有被杀的危险。 第四句“毡裘浩荡红尘满,风雨凄凉紫殿阴”,指作者已经离开了官场,穿戴朴素,置身于浩大的红尘之中,面临着风雨交加的困境,思考人生,沉迷忧愁。 最后一句“遥望诸陵荒草隔,不堪老泪洒衣襟”,指作者回望过去,看到曾经的同事和挚友们都已经仙逝,自己也步入老年,情不自禁地落泪。折叠 -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2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