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荇良琐碎
出自宋朝晁补之的《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 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我今岂见画,观诗雁真在。
尚想高邮间,湖寒沙璀璀。
冰霜已凌厉,藻荇良琐碎。
衡阳渺何处,中沚若烟海。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绘画与诗歌的不同观点。诗人认为,绘画应该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态,而诗歌则更加注重表现物体内在的意境和感受。然而,诗人也承认,一件好的绘画作品应该同时具备物象的形态和内在的情态。 诗人借助雁的形象来想起高邮的湖泊美景,描述了湖水清冽,沙滩晶莹,但又提到寒冬时节,冰层覆盖,藻荇枯萎,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幻无常和生命的脆弱性。最后,诗人又谈及衡阳的美景,用“中沚若烟海”形容其广袤辽阔,但是它已经远离了自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与空间流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 背诵
-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绘画与诗歌的不同观点。诗人认为,绘画应该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态,而诗歌则更加注重表现物体内在的意境和…展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绘画与诗歌的不同观点。诗人认为,绘画应该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态,而诗歌则更加注重表现物体内在的意境和感受。然而,诗人也承认,一件好的绘画作品应该同时具备物象的形态和内在的情态。 诗人借助雁的形象来想起高邮的湖泊美景,描述了湖水清冽,沙滩晶莹,但又提到寒冬时节,冰层覆盖,藻荇枯萎,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幻无常和生命的脆弱性。最后,诗人又谈及衡阳的美景,用“中沚若烟海”形容其广袤辽阔,但是它已经远离了自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与空间流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折叠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北宋词人。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少即能文,为苏轼所赞赏。神宗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任澧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元佑初,任太学正,后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绍圣间,被新党排挤出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毫州通判,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即位(1101),召回为吏部员外郎…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1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