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随分有风烟
出自宋朝晁补之的《寄怀八弟三首》- 扬州全盛吾能说,鸭脚琼花五百年。
忽见山光好诗轴,却思淮浦旧渔船。
柴荆故俗真虚老,松菊幽斋已重迁。
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写扬州的兴盛和文化氛围。第一句“扬州全盛吾能说”表示扬州曾经非常繁荣昌盛,而且作者自己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其盛况。第二句“鸭脚琼花五百年”则指代扬州的特产“鸭脚”和当地的名胜古迹“琼花”,它们已经存在了五百年之久。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看到山光,想起淮浦旧渔船等美好的回忆。最后两句通过柴荆故俗、松菊幽斋的转移,表达了岁月的变迁。最后一句“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则传递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清秋之时,仍有风烟之景,继续保持着扬州的文化底蕴和风貌。
- 背诵
-
寄怀八弟三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扬州的兴盛和文化氛围。第一句“扬州全盛吾能说”表示扬州曾经非常繁荣昌盛,而且作者自己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其盛况。…展开这首诗是描写扬州的兴盛和文化氛围。第一句“扬州全盛吾能说”表示扬州曾经非常繁荣昌盛,而且作者自己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其盛况。第二句“鸭脚琼花五百年”则指代扬州的特产“鸭脚”和当地的名胜古迹“琼花”,它们已经存在了五百年之久。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看到山光,想起淮浦旧渔船等美好的回忆。最后两句通过柴荆故俗、松菊幽斋的转移,表达了岁月的变迁。最后一句“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则传递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清秋之时,仍有风烟之景,继续保持着扬州的文化底蕴和风貌。折叠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北宋词人。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少即能文,为苏轼所赞赏。神宗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任澧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元佑初,任太学正,后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绍圣间,被新党排挤出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毫州通判,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即位(1101),召回为吏部员外郎…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1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