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风俗厚
出自宋朝牟巘的《赠陈一斋》- 谢公文物郡,山川如错绣。转眼成萧瑟,富览宁复有。
自我识君子,再挹中屿秀。卓荦妙言语,经术更兼茂。
早岁六典书,嘐嘐发孤咮。春官失分寸,苦不入吾彀。
天意将有待,本郡烦客授。乡人弟子行,月旦师友旧。
朝随贡篚入,莫处儒席右。固知致远业,当时无近售。
多士皆景附,三道共辐辏。而我初何心,高下随所就。
澹然守吾一,拥书坐清昼。交帚谢俗物,冰雪凛怀袖。
独于吾辈人,倒屐惟恐后。谁云一缝掖,不如雁门守。
好贤笃缁衣,同心蔼兰臭。况乃诸老翁,夜艾耿残宿。
殷勤见尊礼,能使风俗厚。颇怜世议隘,或用儒为诟。
元气须爱护,大体必争救。诵言百僚上,大作万间覆。
君当自此升,儒蕴获尽究。是为斯文福,岂弟神明祐。
平生闻人善,喜气如饙馏。作诗继鲁頖,千岁俾眉寿。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的思考。他在谢公文物所在的郡里,感叹着这里的山川如同错绣一般美丽,但转眼间又变得萧瑟寂寞。他为自己认识到真正的君子而感到高兴,再次深入学习,不仅精通经术,也能够说出妙语,成为多方面才华的人。他在年轻时曾苦读六经,但由于春官失误,未能取得功名,最终成为了一个烦恼的客人。他的同乡弟子来拜访他,带着一份旧友之情和师徒之爱,使他感到欣慰。虽然他与许多士人都有交流,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守护自己的清静,并借此呼唤后人珍惜本分,保护天赐的元气和大体,以期为社会带来厚重的风俗。此外,他也关注平凡普通的善良人们,愉悦地赞美这些人的美好品性。最后,他祈求自己的诗歌能像鲁迅一样经久不衰,千载长存。这首诗旨在呼吁读者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所处的环境,坚持追求真理,关注社会公正和人类道德,并传承善良品质。
- 背诵
-
赠陈一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的思考。他在谢公文物所在的郡里,感叹着这里的山川如同错绣一般美丽,但转眼间又变得萧…展开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的思考。他在谢公文物所在的郡里,感叹着这里的山川如同错绣一般美丽,但转眼间又变得萧瑟寂寞。他为自己认识到真正的君子而感到高兴,再次深入学习,不仅精通经术,也能够说出妙语,成为多方面才华的人。他在年轻时曾苦读六经,但由于春官失误,未能取得功名,最终成为了一个烦恼的客人。他的同乡弟子来拜访他,带着一份旧友之情和师徒之爱,使他感到欣慰。虽然他与许多士人都有交流,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守护自己的清静,并借此呼唤后人珍惜本分,保护天赐的元气和大体,以期为社会带来厚重的风俗。此外,他也关注平凡普通的善良人们,愉悦地赞美这些人的美好品性。最后,他祈求自己的诗歌能像鲁迅一样经久不衰,千载长存。这首诗旨在呼吁读者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所处的环境,坚持追求真理,关注社会公正和人类道德,并传承善良品质。折叠 -
牟巘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牟巘诗,以影印…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0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