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行且明
出自宋朝黎廷瑞的《负暄吟》- 阴风吹芦花,铺锦满汀洲。
不充赤子襦,露骭寒萧飕。
煌煌扶桑君,悬镜烛隐幽,
恻然冰霜晨,被以绛锦裘。
穷阎一欠伸,僵体回春柔。
天衣难久恋,向晚复下收。
南山拾枯樵,寒夜为衾裯。
灰冷更正长,展转何时休。
东方行且明,小忍君勿忧。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寒冷的秋日夜晚,阴风吹过芦苇,铺上彩色锦缎,满布在清澈的水面。诗人感叹自己没有穿厚实的赤子襦衣,所以露出骨节,寒冷刺骨。忽然间,他看到了遥远的“扶桑君”,他像一盏沉淀在幽深之处的烛光,照亮着黑暗的世界。然而,即使是这样美丽的景象,也无法抵挡冰霜晨的残酷,诗人只好用绛锦裘来御寒。最后,诗人伸了个懒腰,身体僵硬回春,天衣渐渐收起,南山上的人开始拾柴火,寒夜中他们用它来取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如同灰烬般灰暗和漫长,但东方的天空已经微微亮起,小忍君也不必担心。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 背诵
-
负暄吟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寒冷的秋日夜晚,阴风吹过芦苇,铺上彩色锦缎,满布在清澈的水面。诗人感叹自己没有穿厚实的赤子襦衣,所以露出…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寒冷的秋日夜晚,阴风吹过芦苇,铺上彩色锦缎,满布在清澈的水面。诗人感叹自己没有穿厚实的赤子襦衣,所以露出骨节,寒冷刺骨。忽然间,他看到了遥远的“扶桑君”,他像一盏沉淀在幽深之处的烛光,照亮着黑暗的世界。然而,即使是这样美丽的景象,也无法抵挡冰霜晨的残酷,诗人只好用绛锦裘来御寒。最后,诗人伸了个懒腰,身体僵硬回春,天衣渐渐收起,南山上的人开始拾柴火,寒夜中他们用它来取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如同灰烬般灰暗和漫长,但东方的天空已经微微亮起,小忍君也不必担心。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折叠 -
黎廷瑞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06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