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三万顷

出自宋朝俞德邻的《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三
兵燹三年久,疮痍百姓同。政须随日化,心要与天通。
刻木期难对,屯膏施易穷。松江三万顷,盂水爱任公。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三拼音解读
bīng xiǎn sān nián jiǔ
chuāng bǎi xìng tóng
zhèng suí huà
xīn yào tiān tōng
nán duì
tún gāo shī qióng
sōng jiāng sān wàn qǐng
shuǐ ài rèn g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对政治和个人成长的期望。 “兵燹三年久”,指长期的战乱使得人们的生活不断受到摧残,“疮痍百姓同”则是形容民众身上的伤痕累累。因此,政府需要与时俱进,“政须随日化”,以确保稳定和繁荣。在个人层面上,“心要与天通”,则是表达希望自己能够与上天交流,得到启示和指引,实现内心的成长。 接下来的两句话,“刻木期难对,屯膏施易穷”,也表现出对于生活和政治的殷切期望。刻木是制作工艺品的一种方法,意味着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才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换言之,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往往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克服,而政治上的问题也需要理性思考和长远规划才能解决。同时,只靠存货储备,即使富裕也会有枯竭的风险,因此需要探索更多的财富来源。 最后一句“松江三万顷,盂水爱任公”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松江和盂水是地名,前者是上海市区内的一个河流,而后者则是指山西省的一条河流。这里的“任公”指的是任我行,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古代人物,他能与自然界相互协调,展示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因此,诗人希望人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政治问题,也要尊重大自然,并在其中找到灵感和力量。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三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对政治和个人成长的期望。 “兵燹三年久”,指长期的战乱使得人们的生活不断受到摧残,“疮痍百…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对政治和个人成长的期望。 “兵燹三年久”,指长期的战乱使得人们的生活不断受到摧残,“疮痍百姓同”则是形容民众身上的伤痕累累。因此,政府需要与时俱进,“政须随日化”,以确保稳定和繁荣。在个人层面上,“心要与天通”,则是表达希望自己能够与上天交流,得到启示和指引,实现内心的成长。 接下来的两句话,“刻木期难对,屯膏施易穷”,也表现出对于生活和政治的殷切期望。刻木是制作工艺品的一种方法,意味着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才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换言之,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往往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克服,而政治上的问题也需要理性思考和长远规划才能解决。同时,只靠存货储备,即使富裕也会有枯竭的风险,因此需要探索更多的财富来源。 最后一句“松江三万顷,盂水爱任公”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松江和盂水是地名,前者是上海市区内的一个河流,而后者则是指山西省的一条河流。这里的“任公”指的是任我行,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古代人物,他能与自然界相互协调,展示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因此,诗人希望人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政治问题,也要尊重大自然,并在其中找到灵感和力量。折叠

作者介绍

俞德邻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05753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