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冠盖长满门

出自宋朝苏辙的《三游洞
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
三游洞拼音解读
dòng qián wēi jìng róng
dòng zhōng míng kuàng zuò bǎi rén
cāng chéng zhù
luàn shí sàn liè jīng jūn
qīng bǎi zhàng xià
shuǐ mǎn shā lín
shēn míng yuè chū shān dǐng
xià zhào dòng kǒu cái chún
chén chén shēn hēi ruò
lǎo gòu huǒ qīng lín
píng míng chū shàng xià
dòng piāo luàn wéi héng yún
shēn shān yǒu shì
niǎo míng zào xióng dūn
sān rén jiàn
zhì jīn guàn gài zhǎng mǎn m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洞穴的景象。在洞前,道路狭窄危险,只能站立而不是行走。进入洞中后,空旷明亮,足可容纳百人。洞内有苍崖挺拔,乱石散落,清溪潺潺,夜晚时还可以看到明月从山顶照射进来。洞内十分幽暗,必须用火把照明。当野老们点燃火把时,青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洞穴。此外,洞穴周围还有深林和荒野,野鸟们在此飞舞,孤熊蹲伏。最后,诗人写道曾有三人来到这个洞穴,但现在已经不见踪影,只留下长满青苔的门。这首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以及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三游洞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洞穴的景象。在洞前,道路狭窄危险,只能站立而不是行走。进入洞中后,空旷明亮,足可容纳百人。洞内有苍崖挺拔…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洞穴的景象。在洞前,道路狭窄危险,只能站立而不是行走。进入洞中后,空旷明亮,足可容纳百人。洞内有苍崖挺拔,乱石散落,清溪潺潺,夜晚时还可以看到明月从山顶照射进来。洞内十分幽暗,必须用火把照明。当野老们点燃火把时,青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洞穴。此外,洞穴周围还有深林和荒野,野鸟们在此飞舞,孤熊蹲伏。最后,诗人写道曾有三人来到这个洞穴,但现在已经不见踪影,只留下长满青苔的门。这首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以及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折叠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04825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