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载冀勿隳

出自宋朝李之仪的《和人感怀
高山在平地,高山地焉知。明珠出深渊,明珠渊岂期。
高明属在人,惟要须其时。物理固如此,了不差毫釐。
身世端自窘,岁月相奔驰。所以得黾勉,吾人惟能诗。
我非知诗者,平昔窃好之。每出每可愧,未易皆埙篪。
而君不我鄙,论极牙解颐。六年如一日,不取笑则疑。
彼乌足为计,有类宁同嗤。一朝召命至,闾里增光辉。
不曰人可贤,但从外物移。我贤君亦贤,谁能穷是非。
我欲挽君留,留君竟何为。聊作感慨别,肯效儿女悲。
陈人不自信,流品须维持。谁谓廊庙姿,如我品乃宜。
江充与丙吉,厚薄惟异施。其后七叶貂,阴功终表仪。
是等代不乏,浪尔分騧骊。时哉君何失,仪凤方临池。
为我寄声谢,击壤正自嬉。勉旃夔龙事,赓载冀勿隳
立贤本无方,莫为陈言欺。
和人感怀拼音解读
gāo shān zài píng
gāo shān yān zhī
míng zhū chū shēn yuān
míng zhū yuān
gāo míng shǔ zài rén
wéi yào shí
le chà háo
shēn shì duān jiǒng
suì yuè xiàng bēn chí
suǒ miǎn miǎn
rén wéi néng shī
fēi zhī shī zhě
píng qiè hǎo zhī
měi chū měi kuì
wèi jiē xūn chí
ér jūn
lùn jiě
liù nián
xiào
wéi
yǒu lèi níng tóng chī
cháo zhào mìng zhì
zēng guāng huī
yuē rén xián
dàn cóng wài
xián jūn xián
shuí néng qióng shì fēi
wǎn jūn liú
liú jūn jìng wéi
liáo zuò gǎn kǎi bié
kěn xiào ér bēi
chén rén xìn
liú pǐn wéi chí
shuí wèi láng miào 姿
pǐn nǎi
jiāng chōng bǐng
hòu báo wéi shī
hòu diāo
yīn gōng zhōng biǎo
shì děng dài
làng ěr fèn guā
shí zāi jūn shī
fèng fāng lín chí
wéi shēng xiè
rǎng zhèng
miǎn zhān kuí lóng shì
gēng zǎi huī
xián běn fāng
wéi chén y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平淡的生活中,像高山和明珠一样,保持着内心的高傲和闪耀。作者认为,人的智慧和才华需要时机的呵护和培育,就像物理学中的精密测量一样,不能有丝毫差错。 诗人自谦不是真正的诗人,但他对诗歌有着独特的爱好,经常写诗并以此自我激励。尽管他的作品仍然有待完善,但他感激读者的认可和赞美。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地位和社会声誉受到外部物质因素的影响,但真正的贤者应该摆脱这些物质束缚,专注于个人的修养和提升。作者在最后寄语朋友,希望他们能继续追求卓越,并保持高尚的情操,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和人感怀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平淡的生活中,像高山和明珠一样,保持着内心的高傲和闪耀。作者认为,人的智慧和才华需要时机的呵护和培育,…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平淡的生活中,像高山和明珠一样,保持着内心的高傲和闪耀。作者认为,人的智慧和才华需要时机的呵护和培育,就像物理学中的精密测量一样,不能有丝毫差错。 诗人自谦不是真正的诗人,但他对诗歌有着独特的爱好,经常写诗并以此自我激励。尽管他的作品仍然有待完善,但他感激读者的认可和赞美。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地位和社会声誉受到外部物质因素的影响,但真正的贤者应该摆脱这些物质束缚,专注于个人的修养和提升。作者在最后寄语朋友,希望他们能继续追求卓越,并保持高尚的情操,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折叠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为万全县令。曾从军西北,出使高丽。元祐中,除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于定州幕府,通判原州。徽宗立,提举河东常平。卒年八十馀。《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李之纯传》。著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词作有《姑溪词》,凡九十四首。冯煦谓其词「长调近柳,短调近秦」(《蒿庵论词》)。…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04700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