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子崇明德
出自宋朝朱熹的《友人黄子衡欲之上庠以诗留行》- 若士有奇操,久厌山林卑。奋衣千里道,已与亲友辞。
子行何悠悠,世路方如兹。归来亦何日,车马光陆离。
幽兰生前林,擢置白玉墀。不以芳意远,结根终不移。
愿子崇明德,潜跃贵因时。悲风静夜听,乔木岁寒姿。
何以回轩驾,千载相与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人的离开和追求的道路,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德的向往。 第一句中,“奇操”指的是不同寻常的才能和志向。作者说他厌倦了低下的山林生活,穿上衣服,开始了千里之旅,并告别了亲友。 第二句中,“子行何悠悠”表示前进的道路漫长艰难,“世路方如兹”暗示着这条路上会有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仍然坚定地前行,并期待着归来。 第三句中,“幽兰生前林,擢置白玉墀”描述了一朵在深林中生长的幽兰,被移植到白玉墀上,并不是为了远离它所属的原生态环境,而是要保持其本真的美丽与气质。 第四句中,“愿子崇明德,潜跃贵因时”表达了作者对美德和品德的追求,希望自己在逆境中发扬光大,也希望在时机到来时能够施展才华。 最后一句“何以回轩驾,千载相与期。”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将来能够归来,在车马的陪伴下回到故土,和亲友们再次相会。
- 背诵
-
友人黄子衡欲之上庠以诗留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人的离开和追求的道路,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德的向往。 第一句中,“奇操”指的是不同寻常的才能和志向。作者…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人的离开和追求的道路,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德的向往。 第一句中,“奇操”指的是不同寻常的才能和志向。作者说他厌倦了低下的山林生活,穿上衣服,开始了千里之旅,并告别了亲友。 第二句中,“子行何悠悠”表示前进的道路漫长艰难,“世路方如兹”暗示着这条路上会有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仍然坚定地前行,并期待着归来。 第三句中,“幽兰生前林,擢置白玉墀”描述了一朵在深林中生长的幽兰,被移植到白玉墀上,并不是为了远离它所属的原生态环境,而是要保持其本真的美丽与气质。 第四句中,“愿子崇明德,潜跃贵因时”表达了作者对美德和品德的追求,希望自己在逆境中发扬光大,也希望在时机到来时能够施展才华。 最后一句“何以回轩驾,千载相与期。”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将来能够归来,在车马的陪伴下回到故土,和亲友们再次相会。折叠 -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03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