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晚未凋
出自宋朝朱熹的《读道书作六首 其二》- 失志堕尘网,浩思属沧洲。灵芝不可得,岁月逐江流。
碧草晚未凋,悲风飒已秋。仰首鸾鹤期,白云但悠悠。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失意沮丧的心情,感叹自己的志向落空,陷入了纷繁琐碎的尘网之中。然而,他仍有着浩大的思绪,属于那广阔的沧海之中。他不得不面对岁月的流逝,常年追求却得不到的灵芝,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 虽然现在已是深秋,但碧草仍未凋零,似乎给予诗人一线希望。悲风呼啸,伴随着季节的变换,寄托着他内心的苍凉与哀愁。虽然白云依旧缓缓漂移,但诗人仍怀抱着远大的理想与憧憬,期待着鸾鹤之祥,即吉祥如意之兆。这首诗同时也传达了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主题,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生命之脆弱,以及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坎坷。
- 背诵
-
读道书作六首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失意沮丧的心情,感叹自己的志向落空,陷入了纷繁琐碎的尘网之中。然而,他仍有着浩大的思绪,属于那广阔的沧海…展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失意沮丧的心情,感叹自己的志向落空,陷入了纷繁琐碎的尘网之中。然而,他仍有着浩大的思绪,属于那广阔的沧海之中。他不得不面对岁月的流逝,常年追求却得不到的灵芝,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 虽然现在已是深秋,但碧草仍未凋零,似乎给予诗人一线希望。悲风呼啸,伴随着季节的变换,寄托着他内心的苍凉与哀愁。虽然白云依旧缓缓漂移,但诗人仍怀抱着远大的理想与憧憬,期待着鸾鹤之祥,即吉祥如意之兆。这首诗同时也传达了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主题,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生命之脆弱,以及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坎坷。折叠 -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03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