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若报征徭事
出自元朝戴良的《秋日书怀》- 独对阑干苜蓿盘,入秋两鬓转斑斑。长涂自觉衰难任,故国谁今老未还。
犹喜病妻安久困,只怜弱子历多艰。有书若报征徭事,又遣新愁损旧颜。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含义是描写了一个忧国忧民、伤心忧愁的人。他独自坐在阑干上,手中拿着苜蓿盘,默默地思考着故国的兴衰和自己的境遇。入秋时节,他的两鬓开始变得斑白,感到自己已经老去。尽管他十分珍惜生命,但面对故国的困难和自己家庭的悲惨遭遇,他感到力不从心。 他的妻子一直生病,虽然安稳度日,但却经历了许多困难。他的儿子也历经多次艰险,令他十分担忧。如果有报国之事,他会毫不犹豫地前往执行,但同时也会因此而增添新的愁苦,损害他年迈的容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于家庭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背诵
-
秋日书怀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是描写了一个忧国忧民、伤心忧愁的人。他独自坐在阑干上,手中拿着苜蓿盘,默默地思考着故国的兴衰和自己的境遇。入…展开这首诗的含义是描写了一个忧国忧民、伤心忧愁的人。他独自坐在阑干上,手中拿着苜蓿盘,默默地思考着故国的兴衰和自己的境遇。入秋时节,他的两鬓开始变得斑白,感到自己已经老去。尽管他十分珍惜生命,但面对故国的困难和自己家庭的悲惨遭遇,他感到力不从心。 他的妻子一直生病,虽然安稳度日,但却经历了许多困难。他的儿子也历经多次艰险,令他十分担忧。如果有报国之事,他会毫不犹豫地前往执行,但同时也会因此而增添新的愁苦,损害他年迈的容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于家庭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折叠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96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