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夜见水底日

出自元朝戴良的《登大牢山
海上名山谁作邻,数峰高起自为群。
林明夜见水底日,浪动暮疑岩下云。
渺渺乾坤何处辨,迢迢齐楚此中分。
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十四改。
登大牢山拼音解读
hǎi shàng míng shān shuí zuò lín
shù fēng gāo wéi qún
lín míng jiàn shuǐ
làng dòng yán xià yún
miǎo miǎo qián kūn chù biàn
tiáo tiáo chǔ zhōng fèn
kān huí shǒu dōng nán
fēng huǒ lián nián jǐng bào wén
shí gǎ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海上的名山,数座高峰拔地而起,自成一片群山。在明亮的夜晚,可以看到水底的日光,波浪汹涌,岩石似乎隐约藏在云雾之中。整个天地苍茫浩渺,难以分辨方向和位置,只能通过齐楚两地的相对位置来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诗人回首东南大地,听到了长年警报的烽火声,表示战争不断,人们却依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后一句是修改过后的,具体未知。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登大牢山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海上的名山,数座高峰拔地而起,自成一片群山。在明亮的夜晚,可以看到水底的日光,波浪汹涌,岩石似乎隐约藏在…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海上的名山,数座高峰拔地而起,自成一片群山。在明亮的夜晚,可以看到水底的日光,波浪汹涌,岩石似乎隐约藏在云雾之中。整个天地苍茫浩渺,难以分辨方向和位置,只能通过齐楚两地的相对位置来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诗人回首东南大地,听到了长年警报的烽火声,表示战争不断,人们却依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后一句是修改过后的,具体未知。折叠

作者介绍

戴良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96801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