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理固然

出自元朝徐贲的《杂诗六首 其六
扶桑靡由登,六龙信难挽。我何不量力,欲使白日返。
短景苦相迫,岁节忽成晚。虫蛰念在春,木落命归本。
循环理固然,天道岂云远。
杂诗六首 其六拼音解读
sāng yóu dēng
liù lóng xìn nán wǎn
liàng
shǐ 使 bái fǎn
duǎn jǐng xiàng
suì jiē chéng wǎn
chóng zhé niàn zài chūn
luò mìng guī běn
xún huán rán
tiān dào yún yuǎ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和思考。第一句描绘了登上扶桑山困难重重,而六龙也不能帮助的情景,暗示人类面临着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自省的问题:“我何不量力”,表明他希望能够逆转时间,把白日留住。但在第二联,他又意识到时间的无情和不可违背性,季节更替,物候变化,再次突显人类的微小和无力。最后一句的“天道岂云远”则暗示了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它,而非试图反抗。整首诗以回环的方式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周而复始的规律。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杂诗六首 其六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和思考。第一句描绘了登上扶桑山困难重重,而六龙也不能帮助的情景,暗示人类面临着…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和思考。第一句描绘了登上扶桑山困难重重,而六龙也不能帮助的情景,暗示人类面临着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自省的问题:“我何不量力”,表明他希望能够逆转时间,把白日留住。但在第二联,他又意识到时间的无情和不可违背性,季节更替,物候变化,再次突显人类的微小和无力。最后一句的“天道岂云远”则暗示了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它,而非试图反抗。整首诗以回环的方式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周而复始的规律。折叠

作者介绍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9331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