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颂声来

出自唐朝高适的《宓公琴台诗三首
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临眺忽凄怆,人琴安在哉。
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

邦伯感遗事,慨然建琴堂。
乃知静者心,千载犹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门何茫茫。
唯见白云合,东临邹鲁乡。

皤皤邑中老,自夸邑中理。
何必升君堂,然后知君美。

开门无犬吠,早卧常晏起。
昔人不忍欺,今我还复尔。
宓公琴台诗三首拼音解读
wéi zhèng
míng qín dēng tái
qín rén xián
qiān zǎi chēng cái
lín tiào chuàng
rén qín ān zài zāi
yōu yōu tiān rǎng
wéi yǒu sòng shēng lái
bāng gǎn shì
kǎi rán jiàn qín táng
nǎi zhī jìng zhě xīn
qiān zǎi yóu xiàng wàng
shì xiǎng rén
chū mén máng máng
wéi jiàn bái yún
dōng lín zōu xiāng
zhōng lǎo
kuā zhōng
shēng jūn táng
rán hòu zhī jūn měi
kāi mén quǎn fèi
zǎo cháng yàn
rén rěn
jīn hái ěr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描写宓子,一个古代政治家和音乐家的故事。他在一次登台演奏琴曲时,不仅琴声美妙动听,而且自己也是个闲散的人物。千年后,人们仍然称颂他的才华。 作者随着眺望,感到心绪凄怆,不知道宓子和他的琴声现在何处,只能听到颂歌声回荡于天地间。 邦伯被宓子的故事深深感染,特别建造一座琴堂来纪念他。这表明只有内心深处平静的人,才能产生千古之名。 当作者进入宓子的房间时,想起了他的形象,走出门外,却发现周围景色已经面目全非,只有白云依旧飘荡于天空。皤皤的老人们在骄傲地夸耀他们的城市文化,但真正的卓越美丽,并非必须得到高位尊重。 最后,作者提到他常常在清早无人打扰时就起床工作。他说过去人不愿欺骗别人,如今他也要保持原则。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宓公琴台诗三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宓子,一个古代政治家和音乐家的故事。他在一次登台演奏琴曲时,不仅琴声美妙动听,而且自己也是个闲散的人物。千年…展开
这首诗是描写宓子,一个古代政治家和音乐家的故事。他在一次登台演奏琴曲时,不仅琴声美妙动听,而且自己也是个闲散的人物。千年后,人们仍然称颂他的才华。 作者随着眺望,感到心绪凄怆,不知道宓子和他的琴声现在何处,只能听到颂歌声回荡于天地间。 邦伯被宓子的故事深深感染,特别建造一座琴堂来纪念他。这表明只有内心深处平静的人,才能产生千古之名。 当作者进入宓子的房间时,想起了他的形象,走出门外,却发现周围景色已经面目全非,只有白云依旧飘荡于天空。皤皤的老人们在骄傲地夸耀他们的城市文化,但真正的卓越美丽,并非必须得到高位尊重。 最后,作者提到他常常在清早无人打扰时就起床工作。他说过去人不愿欺骗别人,如今他也要保持原则。折叠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高适(702?─765),唐朝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萤(刻苦攻读)」。天宝三年(744)秋,与李白、杜甫相会,共同饮酒赋诗,以抒襟抱。天宝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举…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8864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