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转夷途

出自元朝袁桷的《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八首 其二
咏歌者谁子?被发号天明。妇死不复悲,失儿谁与耕!
承平五十载,不识战与争。残雪流银液,我泪同其倾。
古云百二险,夸诞生甲兵。孰能转夷途,历劫永清宁。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八首 其二拼音解读
yǒng zhě shuí
bèi hào tiān míng
bēi
shī ér shuí gēng
chéng píng shí zǎi
shí zhàn zhēng
cán xuě liú yín
lèi tóng qīng
yún bǎi èr xiǎn
kuā dàn shēng jiǎ bīng
shú néng zhuǎn
jié yǒng qīng n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战争摧毁的世界,歌颂了和平。诗人提到自己是个歌者,感叹着妇女因为失去爱子而悲伤,自己也因此而流泪。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争斗的时代中。诗人还谈到了百二个危险的地方,人类曾经疯狂地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杀戮工具,但最后还是有人能够将人类从苦难中拯救出来,实现永久和平。这首诗让人们反思战争的可怕性,赞美和平的珍贵和重要性。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八首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战争摧毁的世界,歌颂了和平。诗人提到自己是个歌者,感叹着妇女因为失去爱子而悲伤,自己也因此而流泪。他们…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战争摧毁的世界,歌颂了和平。诗人提到自己是个歌者,感叹着妇女因为失去爱子而悲伤,自己也因此而流泪。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争斗的时代中。诗人还谈到了百二个危险的地方,人类曾经疯狂地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杀戮工具,但最后还是有人能够将人类从苦难中拯救出来,实现永久和平。这首诗让人们反思战争的可怕性,赞美和平的珍贵和重要性。折叠

作者介绍

袁桷 袁桷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86152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