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泊岸逢

出自清朝郭第的《钱塘雨泊
一片迎潮雨,钱塘泊岸逢
烟明六和塔,云暗两高峰。
茶熟篷窗火,香残野寺钟。
湖头旧游路,湿翠想高松。
钱塘雨泊拼音解读
piàn yíng cháo
qián táng àn féng
yān míng liù
yún àn liǎng gāo fēng
chá shú péng chuāng huǒ
xiāng cán zhōng
tóu jiù yóu
shī 湿 cuì xiǎng gāo s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中的钱塘江岸边景象。在迎潮的雨中,江岸上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和宁静。六和塔的烟雾在雨中显得更加明亮,两座高峰因云雾而变得模糊。在篷窗里,茶已经煮好,散发着香气,野寺的钟声在雨中回响。诗人在湖头旧游,深深地想念那些过去的时光,思念着那些高大的松树。整首诗清新脱俗,给人一种清新宁静之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钱塘雨泊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中的钱塘江岸边景象。在迎潮的雨中,江岸上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和宁静。六和塔的烟雾在雨中显得更加明亮,两座…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中的钱塘江岸边景象。在迎潮的雨中,江岸上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和宁静。六和塔的烟雾在雨中显得更加明亮,两座高峰因云雾而变得模糊。在篷窗里,茶已经煮好,散发着香气,野寺的钟声在雨中回响。诗人在湖头旧游,深深地想念那些过去的时光,思念着那些高大的松树。整首诗清新脱俗,给人一种清新宁静之感。折叠

作者介绍

郭第 郭第 明崇祯丙子(1636)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敕授文林郎,任河南汜水知县,时中原方经战火洗劫,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第赴任后,率先招徕失散流民,奖励垦殖,人民安居乐业,“编户数千家,辟地数万亩。”并捐修文庙,重兴学校,亲自将所携经史课授青少年,于是弦诵之声,遍于里巷,社会速趋稳定,颇有政声。著有《蛰庵集》,已佚,另星诗文存留于《南安县志》《诗…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81999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