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乌下林木
出自清朝俞明震的《鸿嗷叹 其二》- 饥乌下林木,哀鸣念其雏。寒风聚野寺,官吏当门呼。
歛筹散米粥,绕岸闻喧呶。瘦男忍饥卧,病男步趑趄。
翁媪泣且行,呼儿待路隅。行迟粥糜尽,残沥不满盂。
一盂繫四命,难润中肠枯。相视不忍食,欲食还踟蹰。
牵衣乞过客,愿鬻儿为奴。但愿儿食饱,全家无所需。
阿母不忍别,丁宁泪模糊。尚恐儿衣寒,为儿缝破襦。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饥饿的人们在寒风中挣扎生存的悲惨情景。乌鸦在林木间哀鸣,因为它的雏鸟也饥饿难耐。在野外,官吏走门串户,呼喊着人们前来领取救济粥,但是这些粮食非常有限,只够分给一盆残羹剩饭。然而,这一盆糊糊涂涂的粥却关系到四个人的命运。即使他们饥肠辘辘,但看到那微薄的粮食,无论如何也不忍心去吃下去。当地的老年人和妇女们还要担心孩子们的生计,甚至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卖给别人,只要能保证他们吃得饱,并且全家都不再缺乏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衣服不会破旧,她用泪水洒湿了自己的头发,为自己的孩子缝制新的衣服。整篇诗歌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不公,以及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所承受的极端压力。
- 背诵
-
鸿嗷叹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饥饿的人们在寒风中挣扎生存的悲惨情景。乌鸦在林木间哀鸣,因为它的雏鸟也饥饿难耐。在野外,官吏走门串户,呼…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群饥饿的人们在寒风中挣扎生存的悲惨情景。乌鸦在林木间哀鸣,因为它的雏鸟也饥饿难耐。在野外,官吏走门串户,呼喊着人们前来领取救济粥,但是这些粮食非常有限,只够分给一盆残羹剩饭。然而,这一盆糊糊涂涂的粥却关系到四个人的命运。即使他们饥肠辘辘,但看到那微薄的粮食,无论如何也不忍心去吃下去。当地的老年人和妇女们还要担心孩子们的生计,甚至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卖给别人,只要能保证他们吃得饱,并且全家都不再缺乏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衣服不会破旧,她用泪水洒湿了自己的头发,为自己的孩子缝制新的衣服。整篇诗歌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不公,以及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所承受的极端压力。折叠 -
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81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