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底赋离忧
出自清朝周之琦的《江城子》- 岭南西路梦悠悠。听蛮讴。叫钩辀。长向剌桐、花底赋离忧。
勾漏丹砂无觅处,春易尽,水空流。
几回丹旐送归舟。忆同游。影仍留。一线斜阳、犹恋竹棚头。
老去文渊重曳足,南雁外,怕登楼。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述作者对离愁别绪的感受。他在岭南西路上漫步,听到了蛮族人唱歌,悠闲自得。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离愁别绪,不停地回忆着同游时的欢声笑语和美好时光。作者用“听蛮讴”、“叫钩辀”等词来形容蛮族人的歌唱,表现出异域风情和乡土气息。同时,他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剌桐”、“花底”、“竹棚头”等,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加强了诗歌的感性体验。 在第二联中,“勾漏丹砂无觅处”反映了作者寻找真爱的苦苦追求,却得不到回应。“春易尽,水空流”则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生命的短暂。第三联中,作者用“斜阳”、“竹棚头”等意象表现了夕阳下的余晖和自己不舍的情感,更加深了诗歌的感伤色彩。最后一联中,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面对文化的沉淀却渐渐老去,而南飞的雁儿则让他感到不安和迷离。整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之情,表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生命短暂、友情爱情的深深思虑。
- 背诵
-
江城子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作者对离愁别绪的感受。他在岭南西路上漫步,听到了蛮族人唱歌,悠闲自得。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离愁别绪,不停地…展开这首诗是描述作者对离愁别绪的感受。他在岭南西路上漫步,听到了蛮族人唱歌,悠闲自得。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离愁别绪,不停地回忆着同游时的欢声笑语和美好时光。作者用“听蛮讴”、“叫钩辀”等词来形容蛮族人的歌唱,表现出异域风情和乡土气息。同时,他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剌桐”、“花底”、“竹棚头”等,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加强了诗歌的感性体验。 在第二联中,“勾漏丹砂无觅处”反映了作者寻找真爱的苦苦追求,却得不到回应。“春易尽,水空流”则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生命的短暂。第三联中,作者用“斜阳”、“竹棚头”等意象表现了夕阳下的余晖和自己不舍的情感,更加深了诗歌的感伤色彩。最后一联中,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面对文化的沉淀却渐渐老去,而南飞的雁儿则让他感到不安和迷离。整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之情,表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生命短暂、友情爱情的深深思虑。折叠 -
周之琦
周之琦[清](公元一七八二年至一八六二年)字稚圭,河南群符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卒于穆宗同治元年,年八十一岁。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卒于家。之琦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80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