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降幡出石头

出自清朝吴伟业的《台城
形胜当年百战败,子孙容易失神州。金川事去家还在,《玉树》歌残恨未休。
徐邓功勋谁甲第,方黄骸骨总荒丘。可怜一片秦淮月,曾照降幡出石头
台城拼音解读
xíng shèng dāng nián bǎi zhàn bài
sūn róng shī shén zhōu
jīn chuān shì jiā hái zài
shù cán hèn wèi xiū
dèng gōng xūn shuí jiǎ
fāng huáng hái zǒng huāng qiū
lián piàn qín huái yuè
céng zhào jiàng fān chū shí t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悲惨故事和英雄壮举。第一句指出,尽管曾经有许多形胜之地,但是在百战中失利,子孙后代却容易失去神州大地的控制权。接下来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金川之战已经结束,但是作者仍然怀有遗憾;徐、邓二人虽然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功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方黄的尸骨散落在荒丘之上。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降幡出石头意味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而秦淮河畔的明月也曾见证了历史的发生。整首诗以悲凉之情渲染了历史的沧桑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台城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悲惨故事和英雄壮举。第一句指出,尽管曾经有许多形胜之地,但是在百战中失利,子孙后代却容易失去…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悲惨故事和英雄壮举。第一句指出,尽管曾经有许多形胜之地,但是在百战中失利,子孙后代却容易失去神州大地的控制权。接下来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金川之战已经结束,但是作者仍然怀有遗憾;徐、邓二人虽然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功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方黄的尸骨散落在荒丘之上。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降幡出石头意味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而秦淮河畔的明月也曾见证了历史的发生。整首诗以悲凉之情渲染了历史的沧桑感。折叠

作者介绍

吴伟业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8438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