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邃朗如镜
出自清朝姚燮的《秋日病中咏怀诗二十一章 其二》- 六宇气绵密,物受不相竞。下及虫鱼微,于天有全性。
鉴理无少蒙,幽邃朗如镜。远霁岚与生,止水月来定。
养拙守元籥,操古得虚柄。嗤彼灵自淤,委以拙为病。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在描述自然界的宏伟壮丽和天地间的无限奥妙。作者观察到六合之气非常浓密,其中的万物各有不同,而即便是微小的虫鱼也在大自然中占据了其重要地位。作者认为这些万物都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所以都具有完美的本性。 作者进一步认为,理性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发掘出真理和智慧。他把理性比喻成一面镜子,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内心和外部事物的本质。 在描绘自然风景时,作者用“远霁岚与生,止水月来定”来形容山青水绿,天空明亮。接着他提倡保持朴素、真正的本性,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真理,并坚持虚怀若谷的态度。 最后,作者批评那些只关注自己利益和表象的人,认为他们被自己的虚荣心所拖累,不能领略到深层次的内涵。
- 背诵
-
秋日病中咏怀诗二十一章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在描述自然界的宏伟壮丽和天地间的无限奥妙。作者观察到六合之气非常浓密,其中的万物各有不同,而即便是微小的虫鱼也在…展开这首诗是在描述自然界的宏伟壮丽和天地间的无限奥妙。作者观察到六合之气非常浓密,其中的万物各有不同,而即便是微小的虫鱼也在大自然中占据了其重要地位。作者认为这些万物都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所以都具有完美的本性。 作者进一步认为,理性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发掘出真理和智慧。他把理性比喻成一面镜子,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内心和外部事物的本质。 在描绘自然风景时,作者用“远霁岚与生,止水月来定”来形容山青水绿,天空明亮。接着他提倡保持朴素、真正的本性,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真理,并坚持虚怀若谷的态度。 最后,作者批评那些只关注自己利益和表象的人,认为他们被自己的虚荣心所拖累,不能领略到深层次的内涵。折叠 -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7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