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在林
出自清朝尤侗的《踏莎行 其四 客店》- 残月在林,晨钟动野。行人惯听乌啼夜。一鞭古道又斜阳,村田看尽羊牛下。
草席泥床,瓦盆茅舍。东餐西宿何时罢。孤灯半枕梦江南,隔帘惊起萧萧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写旅途中的人在路上经历的一系列景象和感受。首先,月亮已经落下,只剩下残余的一点在林间闪烁;晨钟在野外敲响,伴随着行人的脚步声走过黑夜。行人已经习惯了乌鸦夜晚的叫声,也习惯了走过古老的道路斜阳的景色,看尽了村庄和田野上的羊牛。他们只能在草席和泥床上休息,住在简陋的茅舍里,而东西方的食物和住宿让他们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旅程。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只能依靠一个孤灯来入睡,但即使如此,他们也可能会被萧萧马的声音从梦中惊醒。整首诗表现出旅途的艰辛、单调和寂寞,以及对故乡和家的思念。
- 背诵
-
踏莎行 其四 客店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旅途中的人在路上经历的一系列景象和感受。首先,月亮已经落下,只剩下残余的一点在林间闪烁;晨钟在野外敲响,伴随…展开这首诗是描写旅途中的人在路上经历的一系列景象和感受。首先,月亮已经落下,只剩下残余的一点在林间闪烁;晨钟在野外敲响,伴随着行人的脚步声走过黑夜。行人已经习惯了乌鸦夜晚的叫声,也习惯了走过古老的道路斜阳的景色,看尽了村庄和田野上的羊牛。他们只能在草席和泥床上休息,住在简陋的茅舍里,而东西方的食物和住宿让他们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旅程。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只能依靠一个孤灯来入睡,但即使如此,他们也可能会被萧萧马的声音从梦中惊醒。整首诗表现出旅途的艰辛、单调和寂寞,以及对故乡和家的思念。折叠 -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4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