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江楼
出自唐朝温庭筠的《更漏子·背江楼》-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dī)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背倚江边楼阁,面对海上新月,听城头角号声呜咽。长堤在柳的舞姿中轻轻摇动,小岛在暮烟里渐渐隐没,两行雁群纷飞似离别。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zhú)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在那京口渡头,他的归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时候。守着燃尽的银烛,看天边渐渐低垂的北斗,听村落一声鸡鸣似把晨曲奏。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2-34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2-34,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dī)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双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角声:号角之声。角,古乐器名。岛烟昏:谓水中洲岛夜雾朦胧。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zhú)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京口:今江苏镇江。鄂本、汤本均作“西陵”。度:雪本作“渡”,误。玉绳:星名,北斗第五星(玉衡)的北边两星。张衡《西京赋》:“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2-34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参考资料: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2-34,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关于此词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有很大分歧。许多学者认为是写闺中女子的怀远深情。开头三句,女主人公倚楼望远,眼见海月初升,耳听城上角声呜咽。这里暗写一个“思”字;“角声呜咽”,烘托出愁情。接着三句,触景生情,由近而远分别写到堤柳拂动,烟岛朦胧,征雁两行,层次井然,景中寓情,尤其是“两行征雁飞”一句,寓当初分手情景,写此时悠悠离情,蕴籍含蓄,颇为人称道。
下片镜头变换,转写游子欲归,以从对方写来的方法来升华思妇的感情。换头三句,从虚处落笔,以虚写实,更见主人公此时离愁之深,相思之苦。“路”“渡”等词,显示了游子思归的心意,日夜兼程,特别是“正是芳菲欲度”句,点明时候已经是暮春,良辰美景难再。末三句亦写从夜到晓,是游子所见所闻,从银烛孤照到村落鸡啼,表明旅途的广阔与清凄,也写出了游子的孤寂与思亲情绪。最后以景结情,韵味深长。
整首词写主人公的怀远深情,沿着由夜到晓的时间流程,通过其所见、所闻、所感,从景象中透出,从旁处托出,层次分明,意境深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此词属于羁旅行役词,纯为基于个人行旅生活体验的自我抒情之作,而非类型化的代言体。全篇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与闺情词不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15:32-34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11:211-213参考资料: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2-34,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 背诵
-
更漏子·背江楼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江南风光,背江楼中人俯瞰着海上皓月的倒影,城上角楼传来凄凉的啸声。堤岸上的垂柳被微风吹动,周围的小…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江南风光,背江楼中人俯瞰着海上皓月的倒影,城上角楼传来凄凉的啸声。堤岸上的垂柳被微风吹动,周围的小岛也被薄雾笼罩,一行雁鸟从天空中分开飞向不同的方向。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自己即将回程的旅途。他所走的是京口路,现在已经到了渡口,归船正在等待。此时正是春天,万物复苏,花香四溢。当银烛燃尽,玉绳低垂,乡村中第一声鸡鸣传来,标志着夜晚即将结束,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声音的描绘,表现出寂静的夜晚中的宁静与美好,以及随之而来的离别和归家的喜悦。折叠 -
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乏抑,终生不得志。大中十三年(859),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殷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4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