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然望扶木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拼音解读
xiāo yáo gāo shàng
yǎo rán wàng
hóng bǎi wàn xún
sēn sàn yáng
líng rén shì dān chí
cháo cháo wéi
shén jǐng dēng tiān
yōu jiàn zh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逍遥芜皋(gāo)上,杳(yǎo)然望扶木。
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yáng)谷。
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肠谷挡。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逍遥芜皋(gāo)上,杳(yǎo)然望扶木。
芜皋:即无皋,传说中的山系名。沓然:遥远的样子。扶木:即榑(fú)木,亦作扶桑或榑桑。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yáng)谷。
洪柯:大树枝。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旸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灵人:指羲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神景:指太阳。景:日光。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诗意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神仙逍遥自在地在一座山上游玩,眺望远方,看不到尽头。他沿着山脉寻找洪柯这种珍贵的树木,但即使有百万人去寻…展开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神仙逍遥自在地在一座山上游玩,眺望远方,看不到尽头。他沿着山脉寻找洪柯这种珍贵的树木,但即使有百万人去寻找,也难以找到。山谷里的树林如此茂密,让人感到无边无际。 接着描述了一位灵人在丹池中沐浴,每天早晨都要做这个仪式。当他登上高处可以看到神奇的景色,但那些景象完全超越了人类的能力,因此无法解释。整首诗意味深长,表现了人们永远无法达到神的境界,也无法理解神秘的宇宙力量。折叠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3580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