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叹息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联句
鸿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
念彼穷居上,如何不叹息!(渊明)
虽欲腾九万,扶摇竞何力?
远招王于乔,云驾庶可饬。(愔之)
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
霜露岂不切?务从忘爱翼。(循之)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渊明)
联句拼音解读
hóng 鸿 yàn chéng fēng fēi
dāng
niàn qióng shàng
tàn
yuān míng
suī téng jiǔ wàn
yáo jìng
yuǎn zhāo wáng qiáo
yún jià shù chì
yīn zhī
zhèng pái huái
xiáng tiān
shuāng qiē
cóng wàng ài
xún zhī
gāo zhuó tiáo gàn
yuǎn tiào tóng tiān
jué qìng wèi kàn
shǐ 使 shēng huò
yuān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几只鸿雁在飞行中所引起的思考和感慨。第一句提问鸿雁飞去,去往何处?暗示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思考。 第二句想起一个穷居高处的人,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无常和苦难的感慨。 第三句虽然渴望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但是自身能力有限,没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能力,也许只能像王于乔一样高喊云驾,意味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第四句描写鸿雁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景象,而人类则被束缚于尘世之中,表达了对于自由的向往。 第五句提到霜露切肤之痛,勉励人们忘却个人私欲,追求公益利他,意味着爱和责任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中的“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表示远离了美好的事物,仅靠自身的想象,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表达了对于迷惑的看法。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联句诗意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几只鸿雁在飞行中所引起的思考和感慨。第一句提问鸿雁飞去,去往何处?暗示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思考。 第二…展开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几只鸿雁在飞行中所引起的思考和感慨。第一句提问鸿雁飞去,去往何处?暗示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思考。 第二句想起一个穷居高处的人,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无常和苦难的感慨。 第三句虽然渴望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但是自身能力有限,没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能力,也许只能像王于乔一样高喊云驾,意味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第四句描写鸿雁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景象,而人类则被束缚于尘世之中,表达了对于自由的向往。 第五句提到霜露切肤之痛,勉励人们忘却个人私欲,追求公益利他,意味着爱和责任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中的“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表示远离了美好的事物,仅靠自身的想象,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表达了对于迷惑的看法。折叠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3560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