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五表平明入
出自宋朝楼钥的《送郑惠叔尚书守建宁》- 十五年前送别诗,道山持节向江西。
今年又见送公别,大天拥麾镇闽越。
向来惜别固已深,今日掺祛尤动心。
尚书自是第一人,气义相许披胸襟。
南宫五表平明入,列辟传闻俱耸立。
寿皇圣孝冠百王,三复高文天为泣。
擢处螭坳宠数新,果然百日掌丝纶。
拭圭修聘称应变,握节不挠威殊邻。
直上银台尤振职,李藩气概时批敕。
嗣皇锐意新百度,笔端真有回天力。
星辰听履冠文昌,急流勇退惊朝行。
望之正欲试冯翊,长孺宁肯薄淮阳。
孤拙自怜销壮志,三入修门空负愧。
荐人不进终不已,独赖当时言有味。
公在犹叹一居州,公去无人为王留。
公乎行归佐天子,肯作管晏卑微休。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送别诗,描写了作者与被送别者多年来的相处和今次分别的感受。被送别者是一位官员,先前十五年前曾被道山送别去江西,今年再次送行时由大天拥麾镇闽越。作者一直珍惜离别,今天终于告别,心中难免有些惋惜。被送别者是尚书,气度高雅,南宫五表和列辟都对他赞誉有加。他具有不屈不挠的志向,深得皇上器重,才干出众,被任命为高官,在各项工作中都有卓越表现。他在职位上屡创佳绩,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获得了成功。然而,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因此不愿意留下来做王,而要回归朝廷为天子效力。最后,作者让他安心归去,不必为自己身份低微而忧虑。
- 背诵
-
送郑惠叔尚书守建宁注释
【第一人】能、德行、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梁书·刘孝绰传》:“﹝刘孝绰﹞出为上虞令,还除秘书丞,高祖谓舍人周捨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绰居此职。”唐杜甫《哀江头》诗:“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輦随君侍君侧。”《新唐书·李揆传》:“揆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紿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宋陈师道《谢赵生惠芍药》诗之三:“一枝賸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花月痕》第十四回:“痴珠细细打量一番,好像见过的人,遂向稷如道:‘这个姑娘就是并门花谱第一人么?’稷如笑道:‘正是秋痕,先生见过?’”2.指科举中式名列第一者。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品术·状元》:“《东斋遗事》:蔡齐及第第一,詔自今第一人及第令给七人,当直许出入,则两对引喝传呼。”按,《宋史·蔡齐传》作“﹝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齐始也。”七驺,即七名侍从。…展开【第一人】能、德行、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梁书·刘孝绰传》:“﹝刘孝绰﹞出为上虞令,还除秘书丞,高祖谓舍人周捨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绰居此职。”唐杜甫《哀江头》诗:“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輦随君侍君侧。”《新唐书·李揆传》:“揆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紿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宋陈师道《谢赵生惠芍药》诗之三:“一枝賸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花月痕》第十四回:“痴珠细细打量一番,好像见过的人,遂向稷如道:‘这个姑娘就是并门花谱第一人么?’稷如笑道:‘正是秋痕,先生见过?’”2.指科举中式名列第一者。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品术·状元》:“《东斋遗事》:蔡齐及第第一,詔自今第一人及第令给七人,当直许出入,则两对引喝传呼。”按,《宋史·蔡齐传》作“﹝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齐始也。”七驺,即七名侍从。折叠送郑惠叔尚书守建宁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描写了作者与被送别者多年来的相处和今次分别的感受。被送别者是一位官员,先前十五年前曾被道山送别去江西,今…展开这首诗是送别诗,描写了作者与被送别者多年来的相处和今次分别的感受。被送别者是一位官员,先前十五年前曾被道山送别去江西,今年再次送行时由大天拥麾镇闽越。作者一直珍惜离别,今天终于告别,心中难免有些惋惜。被送别者是尚书,气度高雅,南宫五表和列辟都对他赞誉有加。他具有不屈不挠的志向,深得皇上器重,才干出众,被任命为高官,在各项工作中都有卓越表现。他在职位上屡创佳绩,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获得了成功。然而,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因此不愿意留下来做王,而要回归朝廷为天子效力。最后,作者让他安心归去,不必为自己身份低微而忧虑。折叠 -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2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