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水阔云气浮
出自宋朝陆文圭的《送干寿道同知北上》- 甲寅诏下兴贤才,吴中多士轰春雷。
门外鹄袍那可数,一人独上黄金台。
宦途诘曲容下得,直向东海窥蓬莱。
蓬莱水阔云气浮,眼看健翮摩天游。
故乡六载不归去,老尽西风菊径秋。
归来四壁亦不恶,人羡锦衣君不觉。
馆姓茂苑正凄凉,古汴黄河复漂泊。
问乡安在迟一见,承恩内直金华殿。
从容薇阁演丝纶,花间应隔同年面。
自恨山中老樗栎,拥腫不堪逢匠石。
枯梢无复起春风,一生空负吹嘘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生活和思考。他在甲寅年得到升迁的机会,吴中地区有很多才华出众的人。然而,即使在这么多人中,他也是独自一人登上黄金台,成为了高层官员。 他经历了许多艰辛的官途,但仍然有着向东海窥探蓬莱仙境的梦想。当他回到故乡时,虽然家乡已经六年未曾归去,但他并不讨厌生活在四壁之间,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人们所羡慕。 然而,他内心还是感到孤独和失落,因为他的家乡已经凄凉荒芜,他也无法重温年少时在山林间奔跑的快乐。他感叹自己像老樗栎一样,在岁月中逐渐凋零。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期待着健翮摩天、飞越云端的那一天到来。
- 背诵
-
送干寿道同知北上注释
【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北易水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臺。”钱振伦注:“《上谷郡图经》曰:‘黄金臺,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唐李白《古风》之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臺。”清吴伟业《夜宿阜昌》诗:“草没黄金臺,犹忆昭王迎。”【金华殿】名。殿在未央宫内。西汉中常侍班伯曾于此受业。《汉书·叙传上》:“大将军王凤荐伯(班伯)宜劝学,召见宴昵殿,容貌甚丽,诵説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説《尚书》、《论语》於金华殿中,詔伯受焉。”颜师古注:“金华殿在未央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2.借指内庭。唐李白《送杨燕之东鲁》诗:“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亦省称“金华”。宋司马光《神宗皇帝挽辞》之三:“鼇禁叨承詔,金华侍执经。”明张居正《便殿奏事纪恩》诗:“造膝金华祕,承颜玉陛春。”清味榄生《题<十洲春语>》诗:“短衣未入金华队,走轂归来拼长醉。”…展开【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北易水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臺。”钱振伦注:“《上谷郡图经》曰:‘黄金臺,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唐李白《古风》之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臺。”清吴伟业《夜宿阜昌》诗:“草没黄金臺,犹忆昭王迎。”【金华殿】名。殿在未央宫内。西汉中常侍班伯曾于此受业。《汉书·叙传上》:“大将军王凤荐伯(班伯)宜劝学,召见宴昵殿,容貌甚丽,诵説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説《尚书》、《论语》於金华殿中,詔伯受焉。”颜师古注:“金华殿在未央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2.借指内庭。唐李白《送杨燕之东鲁》诗:“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亦省称“金华”。宋司马光《神宗皇帝挽辞》之三:“鼇禁叨承詔,金华侍执经。”明张居正《便殿奏事纪恩》诗:“造膝金华祕,承颜玉陛春。”清味榄生《题<十洲春语>》诗:“短衣未入金华队,走轂归来拼长醉。”折叠送干寿道同知北上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生活和思考。他在甲寅年得到升迁的机会,吴中地区有很多才华出众的人。然而,即使在这么多人中,他也是独…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生活和思考。他在甲寅年得到升迁的机会,吴中地区有很多才华出众的人。然而,即使在这么多人中,他也是独自一人登上黄金台,成为了高层官员。 他经历了许多艰辛的官途,但仍然有着向东海窥探蓬莱仙境的梦想。当他回到故乡时,虽然家乡已经六年未曾归去,但他并不讨厌生活在四壁之间,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人们所羡慕。 然而,他内心还是感到孤独和失落,因为他的家乡已经凄凉荒芜,他也无法重温年少时在山林间奔跑的快乐。他感叹自己像老樗栎一样,在岁月中逐渐凋零。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期待着健翮摩天、飞越云端的那一天到来。折叠 -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朝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朝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0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