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中拜前公拜後

出自宋朝陆游的《柴怀叔殿院世彩堂
卷服貂冠世间有,荣悴纷纷翻覆手。
不如御史老莱衣,世彩堂中奉春酒。
北斗为觞山作豆,凤竹鸾丝太中寿。
今年宗祀降恩纶,太中拜前公拜後
呜呼人谁无父母,盛事有及公家否?万锺苦晚三釜薄,人生此恨十八九。
我欲杀青书孝友,愧非太史马牛走。
圣朝若遣采诗官,尚可为公图不朽。
柴怀叔殿院世彩堂拼音解读
juàn diāo guàn shì jiān yǒu
róng cuì fēn fēn fān shǒu
shǐ lǎo lái
shì cǎi táng zhōng fèng chūn jiǔ
běi dòu wéi shāng shān zuò dòu
fèng zhú luán tài zhōng shòu 寿
jīn nián zōng jiàng ēn lún
tài zhōng bài qián gōng bài hòu
rén shuí
shèng shì yǒu gōng jiā fǒu
wàn zhōng wǎn sān báo
rén shēng hèn shí jiǔ
shā qīng shū xiào yǒu
kuì fēi tài shǐ niú zǒu
shèng cháo ruò qiǎn cǎi shī guān
shàng wéi gōng xiǔ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失意和对仕途的不满。他认为那些穿着华丽卷服、戴着貂皮帽子的官员们虽然表面上很荣耀,但实际上却疲惫不堪,手足无措。相比之下,像老莱衣这样简朴清贫的官员反而更加值得敬佩,因为他们能够保持真正的清廉和高尚品格。 接下来的几句话中,北斗、山豆、凤竹、鸾丝等象征着吉祥和长寿的物品被用来描绘官员们在庆祝年节或者生日时的场景,而宗祀、拜公等词汇则暗示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荣誉奖励。 最后几句话则是作者借用了自己的经历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他惋惜自己没有成为一个成功的官员,却只能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着苦涩的生活。他甚至想要放弃自己的孝友之名(指恪守孝道的好儿子),以显示出他的不屑和抵制现实的态度。最后一句话则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成为一名永载史册的诗人的渴望。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柴怀叔殿院世彩堂注释

【老莱衣】《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老莱衣,嘆息人间万事非。”宋梅尧臣《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老莱衣。”明何景明《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老莱衣。”清赵翼《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老莱衣,假满还朝四牡騑。”…展开
【老莱衣】《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老莱衣,嘆息人间万事非。”宋梅尧臣《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老莱衣。”明何景明《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老莱衣。”清赵翼《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老莱衣,假满还朝四牡騑。”折叠

柴怀叔殿院世彩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失意和对仕途的不满。他认为那些穿着华丽卷服、戴着貂皮帽子的官员们虽然表面上很荣耀,但实际上却疲惫不堪,…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失意和对仕途的不满。他认为那些穿着华丽卷服、戴着貂皮帽子的官员们虽然表面上很荣耀,但实际上却疲惫不堪,手足无措。相比之下,像老莱衣这样简朴清贫的官员反而更加值得敬佩,因为他们能够保持真正的清廉和高尚品格。 接下来的几句话中,北斗、山豆、凤竹、鸾丝等象征着吉祥和长寿的物品被用来描绘官员们在庆祝年节或者生日时的场景,而宗祀、拜公等词汇则暗示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荣誉奖励。 最后几句话则是作者借用了自己的经历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他惋惜自己没有成为一个成功的官员,却只能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着苦涩的生活。他甚至想要放弃自己的孝友之名(指恪守孝道的好儿子),以显示出他的不屑和抵制现实的态度。最后一句话则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成为一名永载史册的诗人的渴望。折叠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63353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