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罔为世趋
出自宋朝梅尧臣的《送王介甫知毗陵》-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左禾右刍}。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後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陪泥乌。
欵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麤。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无。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吴牛和吴田的艰难生存状况,其中有些地方缺少必需的荫蔽和滋润,因此常常遭受干旱和酷热的困扰。诗人认为当地官员不关心百姓的福祉,只注重税收和政绩,对于贫苦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后半部分描写了一位太守跟随县官巡视地方,但他的方式并不如朴素、真挚;他所带领的队伍是华丽而高傲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最后,诗人呼吁新的官员能够了解该地区的风俗习惯,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百姓,并表达了自己学习诗歌和欣赏美好事物的兴趣。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人民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爱好。
- 背诵
-
送王介甫知毗陵注释
【二千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瑯玡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宋宋□《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翁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蜀郡太守。”…展开【二千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瑯玡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宋宋□《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翁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蜀郡太守。”折叠送王介甫知毗陵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吴牛和吴田的艰难生存状况,其中有些地方缺少必需的荫蔽和滋润,因此常常遭受干旱和酷热的困扰。诗人认为当地官员不…展开这首诗描述了吴牛和吴田的艰难生存状况,其中有些地方缺少必需的荫蔽和滋润,因此常常遭受干旱和酷热的困扰。诗人认为当地官员不关心百姓的福祉,只注重税收和政绩,对于贫苦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后半部分描写了一位太守跟随县官巡视地方,但他的方式并不如朴素、真挚;他所带领的队伍是华丽而高傲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最后,诗人呼吁新的官员能够了解该地区的风俗习惯,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百姓,并表达了自己学习诗歌和欣赏美好事物的兴趣。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人民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爱好。折叠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60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