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皆烜赫
出自宋朝梅尧臣的《送陈郎中知和州》- 蔼蔼尚书郎,出为二千石。
伯公历将相,兄弟皆烜赫。
前罢永嘉守,民俗遮阡陌。
独将海松归,夸与都下客。
今去乌江边,寂寞空旧迹。
当求虞姬草,无风舞随拍。
城头可旷望,千里波月白。
俱助使君欢,平时遗吏责。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离别,他是一位尚书郎,曾经担任过永嘉守的职务,但现在已经下岗。他的家族历史悠久,兄弟们都很出色,但他现在却孤独地离开了城市,前往乌江边。他引以为豪的可能是他所携带的海松,以及他在都下交往的朋友,但是现在他即将去一个非常寂静的地方。 在那里,他想寻找虞姬草,这种不风吹自舞的草,来代表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当他到达城头时,可以看到千里之外波光粼粼的江水和皎洁如银的月亮,但他的心境依然落寞。虽然他曾在职务上有所成就,但现在他已无法再回到从前,只能希望对使君留下好的印象,并向曾经的下属道别。
- 背诵
-
送陈郎中知和州注释
【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明黎民表《紫荆关》诗:“金城谁献议,老作尚书郎。”【二千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瑯玡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宋宋□《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翁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蜀郡太守。”…展开【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明黎民表《紫荆关》诗:“金城谁献议,老作尚书郎。”【二千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瑯玡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宋宋□《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翁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蜀郡太守。”折叠送陈郎中知和州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离别,他是一位尚书郎,曾经担任过永嘉守的职务,但现在已经下岗。他的家族历史悠久,兄弟们都很出色,但…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离别,他是一位尚书郎,曾经担任过永嘉守的职务,但现在已经下岗。他的家族历史悠久,兄弟们都很出色,但他现在却孤独地离开了城市,前往乌江边。他引以为豪的可能是他所携带的海松,以及他在都下交往的朋友,但是现在他即将去一个非常寂静的地方。 在那里,他想寻找虞姬草,这种不风吹自舞的草,来代表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当他到达城头时,可以看到千里之外波光粼粼的江水和皎洁如银的月亮,但他的心境依然落寞。虽然他曾在职务上有所成就,但现在他已无法再回到从前,只能希望对使君留下好的印象,并向曾经的下属道别。折叠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60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