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古画不论价

出自宋朝欧阳修的《於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
大弦声迟小弦促,十岁娇儿弹啄木。
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枯树腹。
花繁蔽日锁空园,树老参天杳深谷。
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
春风和暖百鸟语,山路硗确行人行。
啄木飞从何处来,花间叶底时丁丁。
林空山静啄愈响。
行人举头飞鸟惊。
娇儿身小指拨硬,功曹厅冷弦索鸣。
繁声急节倾四坐,为尔饮尽黄金觥。
杨君好雅心不俗,太学官卑饭脱粟。
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
奇书古画不论价,盛以锦囊装玉轴。
披图掩卷有时倦,卧听琵琶仰看屋。
客来呼儿旋梳洗,满额花钿贴黄菊。
虽然可爱眉目秀,无奈长饥头颈缩。
宛陵诗翁勿诮渠,人生自足乃为娱,此儿此曲翁家无。
於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拼音解读
xián shēng chí xiǎo xián
shí suì jiāo ér dàn zhuó
zhuó zhuó xīn shēng zhī
wéi zhuó chá shù
huā fán suǒ kōng yuán
shù lǎo cān tiān yǎo shēn
jiàn zhuó niǎo
dàn wén zhuó shēng
chūn fēng nuǎn bǎi niǎo
shān qiāo què háng rén háng
zhuó fēi cóng chù lái
huā jiān shí dīng dīng
lín kōng shān jìng zhuó xiǎng
háng rén tóu fēi niǎo jīng
jiāo ér shēn xiǎo zhǐ yìng
gōng cáo tīng lěng xián suǒ míng
fán shēng jiē qīng zuò
wéi ěr yǐn jìn huáng jīn gōng
yáng jūn hǎo xīn
tài xué guān bēi fàn tuō
jiāo ér liǎng qīng qún
sān jiǎo chuáng zuò diào
shū huà lùn jià
shèng jǐn náng zhuāng zhóu
yǎn juàn yǒu shí juàn
tīng yǎng kàn
lái ér xuán shū
mǎn é huā diàn tiē huáng
suī rán ài méi xiù
nài zhǎng tóu jǐng suō
wǎn líng shī wēng qiào
rén shēng nǎi wéi
ér wēng jiā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以娇儿弹琴为主题,描绘了啄木鸟在树枝上啄木的情景并通过比喻,表现出古老文化与年轻气息之间的对比。诗人通过描述春日山间的景象来表达自然生命力的旺盛和繁荣,也抒发了自己对艺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宛陵诗翁的名义呼吁读者不要轻视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因为它们是人生中的乐趣所在。整首诗语言清新、音韵优美,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充满诗意和魅力。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於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注释

【啄木鸟】鸟名。常见者身体上部青色,下部淡绿色,有暗色横斑。脚短,趾端有锐利的爪,善于攀援树木,嘴尖而直,很坚硬,能啄开木头,用细长而尖端有钩的舌头捕食树洞里的虫。是益鸟。…展开
【啄木鸟】鸟名。常见者身体上部青色,下部淡绿色,有暗色横斑。脚短,趾端有锐利的爪,善于攀援树木,嘴尖而直,很坚硬,能啄开木头,用细长而尖端有钩的舌头捕食树洞里的虫。是益鸟。折叠

於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诗意赏析

这首诗以娇儿弹琴为主题,描绘了啄木鸟在树枝上啄木的情景并通过比喻,表现出古老文化与年轻气息之间的对比。诗人通过描述春日山…展开
这首诗以娇儿弹琴为主题,描绘了啄木鸟在树枝上啄木的情景并通过比喻,表现出古老文化与年轻气息之间的对比。诗人通过描述春日山间的景象来表达自然生命力的旺盛和繁荣,也抒发了自己对艺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宛陵诗翁的名义呼吁读者不要轻视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因为它们是人生中的乐趣所在。整首诗语言清新、音韵优美,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充满诗意和魅力。折叠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5818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