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香清画舸浮
出自宋朝欧阳修的《西湖戏作示同游者》-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临江仙·滁州西涧》。其中,“菡萏香清画舸浮”描绘了菡萏的清香和画船轻盈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使君宁复忆扬州”则表现出诗人在怀念自己曾经任职过的扬州;最后一句“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则意味着尽管扬州二十四桥下的月色美丽,但如果能够有机会到西湖赏秋,则也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美景。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明快的旋律,描绘了唐代时期的江南风光和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 背诵
-
西湖戏作示同游者注释
【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展开【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折叠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诗意赏析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58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