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天下无正色
出自宋朝欧阳修的《洛阳牡丹图》-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我昔所记数十种,於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
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赀。
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擅价各一时。
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妃。
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驱。
四十年间花百变,最花最好潜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当时所见已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但恐世好随时移。
鞓红鹤翎岂不美,敛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异世夸嫱施。
造化无情宜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天欲斗巧穷精微。
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後百载知何为。
但应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牡丹》。诗中说到洛阳地脉土壤最适合种花,而洛阳的牡丹被誉为天下奇花。诗人曾经记得数十种牡丹,但现在已经有十年半没见了,其中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品种。客人们说近年来的牡丹花变得特别异彩纷呈,买种的时候不再考虑家族财富,而是要争相购买新品种,以便比较它们与旧品种之间的优劣。诗人觉得最好的牡丹花应该是魏红、窈窕、姚黄妃等品种。他还听说有几种叫做“寿安细叶开”和“朱砂玉版”等牡丹品种,但他自己没见过。诗人认为,尽管有许多新品种,但他不知道哪些是真正美丽的,因为他已经老了,看不清了。他担心人类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所以喜欢自己比较喜欢的牡丹花。他还在思考,是否越来越能够欣赏美丽的事物,或者天生的审美标准已经太过于苛求。他认为不可否认的是,新品种的牡丹花不断出现,而最好的品种也在日益改良。但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这些变化都无法理解了。
- 背诵
-
洛阳牡丹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牡丹》。诗中说到洛阳地脉土壤最适合种花,而洛阳的牡丹被誉为天下奇花。诗人曾经记得数十种牡丹…展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牡丹》。诗中说到洛阳地脉土壤最适合种花,而洛阳的牡丹被誉为天下奇花。诗人曾经记得数十种牡丹,但现在已经有十年半没见了,其中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品种。客人们说近年来的牡丹花变得特别异彩纷呈,买种的时候不再考虑家族财富,而是要争相购买新品种,以便比较它们与旧品种之间的优劣。诗人觉得最好的牡丹花应该是魏红、窈窕、姚黄妃等品种。他还听说有几种叫做“寿安细叶开”和“朱砂玉版”等牡丹品种,但他自己没见过。诗人认为,尽管有许多新品种,但他不知道哪些是真正美丽的,因为他已经老了,看不清了。他担心人类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所以喜欢自己比较喜欢的牡丹花。他还在思考,是否越来越能够欣赏美丽的事物,或者天生的审美标准已经太过于苛求。他认为不可否认的是,新品种的牡丹花不断出现,而最好的品种也在日益改良。但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这些变化都无法理解了。折叠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57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