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头以听诗

出自宋朝欧阳修的《和梅龙图公仪谢鹇
有诗鹤勿喜,无诗鹇勿悲。
人禽固异性,所趣各有宜。
朝戏青竹林,暮栖高树枝。
咿呦山鹿鸣,格磔野鸟啼。
声音不相通,各以类自随。
使鹤居笼中,垂头以听诗
鶢鸥享锺鼓,鱼鸟见西施。
鹇鹤不宜争,所争良可知。
蚍蜉与蚁子,为物固已微。
当彼两交◇,勇如闻鼓鼙。
有心皆好胜,未免争是非。
於我一何薄,於彼一何私。
栏槛啄花卉,叫号惊睡儿。
跳踉两脚长,落泊双翅垂。
何足充翫好,於何定妍媸。
鹇口不能言,夜梦以告之。
主人起谢鹇,从我今几时。
僮奴谨守护,出入烦提携。
逍遥遂栖息,饮啄安雄雌。
花底弄日影,风前理毛衣。
岂非主人恩,报效尔宜思。
主人今白发,把酒无翠眉。
养鹤鹇又◇,我言堪解颐。
和梅龙图公仪谢鹇拼音解读
yǒu shī
shī xián bēi
rén qín xìng
suǒ yǒu
cháo qīng zhú lín
gāo shù zhī
yōu shān 鹿 míng
zhé niǎo
shēng yīn xiàng tōng
lèi suí
shǐ 使 lóng zhōng
chuí tóu tīng shī
yuán ōu xiǎng zhōng
niǎo jiàn 西 shī
xián zhēng
suǒ zhēng liáng zhī
wéi wēi
dāng liǎng jiāo
yǒng wén
yǒu xīn jiē hǎo shèng
wèi miǎn zhēng shì fēi
báo
lán kǎn zhuó huā huì
jiào hào jīng shuì ér
tiào liàng liǎng jiǎo zhǎng
luò shuāng chì chuí
chōng wàn hǎo
dìng yán chī
xián kǒu néng yán
mèng gào zhī
zhǔ rén xiè xián
cóng jīn shí
tóng jǐn shǒu
chū fán xié
xiāo yáo suí
yǐn zhuó ān xióng
huā nòng yǐng
fēng qián máo
fēi zhǔ rén ēn
bào xiào ěr
zhǔ rén jīn bái
jiǔ cuì méi
yǎng xián yòu
yán kān jiě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讲述了人和鸟之间的相处之道。作者提出,有诗的人应该不喜欢鹤,没有诗的人也不必伤心鹇。这是因为人和禽类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有所好。鸟类在清晨戏耍于青竹林中,在傍晚栖息于高树枝上,发出不同的鸣叫声。虽然它们的声音不同,但都各得其所。比如鶢鸥享受着宫廷钟鼓的美妙声音,鱼鸟看到西施也很满足。然而,鹇和鹤之间不应该争执,因为值得争执的事情并不多。就像蚍蜉和蚂蚁之间微不足道的争斗一样,当两者相遇时,谁能勇敢地冲锋陷阵?我们都喜欢成功,但是争论是非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尊重。作者告诫我们要避免争论,应该用更明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主人白发苍苍地把酒举起来,感慨良多。当你养鹤或鹇时,也应该好好对待它们并感激它们的存在。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和梅龙图公仪谢鹇诗意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人和鸟之间的相处之道。作者提出,有诗的人应该不喜欢鹤,没有诗的人也不必伤心鹇。这是因为人和禽类有着自己的兴趣…展开
这首诗讲述了人和鸟之间的相处之道。作者提出,有诗的人应该不喜欢鹤,没有诗的人也不必伤心鹇。这是因为人和禽类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有所好。鸟类在清晨戏耍于青竹林中,在傍晚栖息于高树枝上,发出不同的鸣叫声。虽然它们的声音不同,但都各得其所。比如鶢鸥享受着宫廷钟鼓的美妙声音,鱼鸟看到西施也很满足。然而,鹇和鹤之间不应该争执,因为值得争执的事情并不多。就像蚍蜉和蚂蚁之间微不足道的争斗一样,当两者相遇时,谁能勇敢地冲锋陷阵?我们都喜欢成功,但是争论是非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尊重。作者告诫我们要避免争论,应该用更明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主人白发苍苍地把酒举起来,感慨良多。当你养鹤或鹇时,也应该好好对待它们并感激它们的存在。折叠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57433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