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之白花如粉乳

出自宋朝欧阳修的《次韵再作
吾年向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建溪苦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闽人夸。
每嗤江浙凡茗草,丛生狼藉惟藏蛇。
岂如含膏入香作金饼,蜿蜒两龙戏以呀。
其余品第亦奇绝,愈小愈精皆露芽。
泛之白花如粉乳,乍见紫面生光华。
手持心爱不欲碾,有类弄印几成窊。
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古麻。
我谓斯言颇过矣,其实最能袪睡邪。
茶官贡余分寄,地远物新来意嘉。
亲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
未言久食成手颤,已觉疾饥生眼花。
客遭水厄疲捧◇,口吻无异蚀月◇。
僮奴傍视疑复笑,嗜好乖僻诚堪嗟。
更蒙酬句怪可骇,儿曹助噪声哇哇。
次韵再作拼音解读
nián xiàng shì wèi báo
suǒ hǎo wèi shuāi wéi yǐn chá
jiàn yuǎn suī dào
shǎo cháng jiàn mǐn rén kuā
měi chī jiāng zhè fán míng cǎo
cóng shēng láng jiè wéi cáng shé
hán gāo xiāng zuò jīn bǐng
wān yán liǎng lóng ya
pǐn jué
xiǎo jīng jiē
fàn zhī bái huā fěn
zhà jiàn miàn shēng guāng huá
shǒu chí xīn ài niǎn
yǒu lèi nòng yìn chéng
lùn gōng liáo bǎi
qīng shēn jiǔ shèng
wèi yán guò
shí zuì néng shuì xié
chá guān gòng fèn
yuǎn xīn lái jiā
qīn pēng zhuó zhī yàn
wèi zhēn
wèi yán jiǔ shí chéng shǒu chàn
jiào shēng yǎn huā
zāo shuǐ è pěng
kǒu wěn shí yuè
tóng bàng shì xiào
shì hǎo guāi chéng kān jiē
gèng méng chóu guài hài
ér cáo zhù zào shēng wa wa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茶的诗,作者描述了自己喜欢饮茶的情况以及对茶叶的评价。作者认为自己年纪渐长,世事看淡,唯独仍然钟爱饮茶。他提到自己曾经品尝过福建人夸赞的建溪茶,虽然距离较远却常在口中回味。此外,他还嘲讽江浙地区所产的茶不如闽南品种优秀,往往被杂草覆盖藏着毒蛇。 作者认为最好的茶应该象征着精致和典雅,而非被简单轻视,以金饼等形式出售。他描述了一些茶叶的品种和特点,包括小而精美的白花茶、紫面茶等。他还提到喝茶对健康有益,能治愈百病,并称之为消除嗜睡的良药。 最后,作者提到得到了一位朋友寄来的新茶叶,心情愉悦,对饮茶的乐趣没有止境。但当他饮茶时间过长时,他感到手颤和眼睛花,这说明了过度饮茶对身体的影响。他还提到自己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水灾和食物短缺,但仍然坚持喝茶,并受到周围人的嘲笑和不理解。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次韵再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茶的诗,作者描述了自己喜欢饮茶的情况以及对茶叶的评价。作者认为自己年纪渐长,世事看淡,唯独仍然钟爱饮茶。…展开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茶的诗,作者描述了自己喜欢饮茶的情况以及对茶叶的评价。作者认为自己年纪渐长,世事看淡,唯独仍然钟爱饮茶。他提到自己曾经品尝过福建人夸赞的建溪茶,虽然距离较远却常在口中回味。此外,他还嘲讽江浙地区所产的茶不如闽南品种优秀,往往被杂草覆盖藏着毒蛇。 作者认为最好的茶应该象征着精致和典雅,而非被简单轻视,以金饼等形式出售。他描述了一些茶叶的品种和特点,包括小而精美的白花茶、紫面茶等。他还提到喝茶对健康有益,能治愈百病,并称之为消除嗜睡的良药。 最后,作者提到得到了一位朋友寄来的新茶叶,心情愉悦,对饮茶的乐趣没有止境。但当他饮茶时间过长时,他感到手颤和眼睛花,这说明了过度饮茶对身体的影响。他还提到自己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水灾和食物短缺,但仍然坚持喝茶,并受到周围人的嘲笑和不理解。折叠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57177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