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既忘形亦忘怖

出自宋朝庞谦孺的《题渡水罗汉画
偏袒右肩赤一膊,开颜含笑不作恶。
广深莫种金莲花,故使浮杯衬双脚。
心既忘形亦忘怖,徒使旁观毛发竖。
本无行止令人图,竟到彼岸归何处。
我知画者意识真,是故古来传到今。
亦无此心可得惊,亦无此身可得沈。
浪头乘风正得路,不动诘严几时去。
从今不往亦不还,一幅之间作常住。
君不闻古人只作如是观,请公莫问何以故。
题渡水罗汉画拼音解读
piān tǎn yòu jiān chì
kāi yán hán xiào zuò è
guǎng 广 shēn zhǒng jīn lián huā
shǐ 使 bēi chèn shuāng jiǎo
xīn wàng xíng wàng
shǐ 使 páng guān máo shù
běn háng zhǐ lìng rén
jìng dào àn guī chù
zhī huà zhě shí zhēn
shì lái chuán dào jīn
xīn jīng
shēn shěn
làng tóu chéng fēng zhèng
dòng jié yán shí
cóng jīn wǎng hái
zhī jiān zuò cháng zhù
jūn wén rén zhī zuò shì guān
qǐng gōng wè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含义是,通过描绘一个偏袒右肩、笑容满面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忘却烦恼、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归宿难以预料。作者认为,这幅画作传承至今,便是因为画者所把握的意识真正而精深。他自己并没有惊讶于此,也不会沉迷其中,而是像顺风驶过海浪一样,保持着平静与从容。最后,作者呼吁读者不妨以同样的心态去观察世间万物,不必问其缘由。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题渡水罗汉画注释

【金莲花】1.金制的莲花。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绣桷金莲花,桂柱玉盘龙。”2.花名。荷花之一种。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芙蓉,一名荷花,生池泽中……色有赤白红紫青黄。红白二色差多。花大者至百叶。又有金莲花、青莲花、碧莲花、千叶莲花、石莲花、双莲花、早莲花。”3.花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徐珂《清稗类钞·植物·金莲花》:“金莲花,草本,蔓生,直隶、山西等省有之,一名金芙蓉,又称旱地莲。茎卧地,出多枝,叶圆,有缺刻,似荷叶而小。夏季叶腋开花五瓣,瓣蕚皆深黄,瓣心有红点,色甚艳。至秋,花乾而不落。康熙时,圣祖赐以此名,高宗亦有诗咏之。”【无行止】定;行迹可疑。《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您莫是奸细的人?今官司缉捉无行止目生异色人,可依直向咱説来!”【到彼岸】罗蜜多”的义译。佛教谓修大行而超脱生死,到达涅槃之境界为“到彼岸”。《维摩经·佛国品》:“稽首已到於彼岸。”【作如是观】语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后用于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宋苏轼《答孔子君颂》:“物去空现,亦未尝生。应当正远,作如是观。”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展开
【金莲花】1.金制的莲花。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绣桷金莲花,桂柱玉盘龙。”2.花名。荷花之一种。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芙蓉,一名荷花,生池泽中……色有赤白红紫青黄。红白二色差多。花大者至百叶。又有金莲花、青莲花、碧莲花、千叶莲花、石莲花、双莲花、早莲花。”3.花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徐珂《清稗类钞·植物·金莲花》:“金莲花,草本,蔓生,直隶、山西等省有之,一名金芙蓉,又称旱地莲。茎卧地,出多枝,叶圆,有缺刻,似荷叶而小。夏季叶腋开花五瓣,瓣蕚皆深黄,瓣心有红点,色甚艳。至秋,花乾而不落。康熙时,圣祖赐以此名,高宗亦有诗咏之。”【无行止】定;行迹可疑。《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您莫是奸细的人?今官司缉捉无行止目生异色人,可依直向咱説来!”【到彼岸】罗蜜多”的义译。佛教谓修大行而超脱生死,到达涅槃之境界为“到彼岸”。《维摩经·佛国品》:“稽首已到於彼岸。”【作如是观】语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后用于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宋苏轼《答孔子君颂》:“物去空现,亦未尝生。应当正远,作如是观。”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折叠

题渡水罗汉画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是,通过描绘一个偏袒右肩、笑容满面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忘却烦恼、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归宿难以预料…展开
这首诗的含义是,通过描绘一个偏袒右肩、笑容满面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忘却烦恼、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归宿难以预料。作者认为,这幅画作传承至今,便是因为画者所把握的意识真正而精深。他自己并没有惊讶于此,也不会沉迷其中,而是像顺风驶过海浪一样,保持着平静与从容。最后,作者呼吁读者不妨以同样的心态去观察世间万物,不必问其缘由。折叠

作者介绍

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56903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