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旌旗叠

出自宋朝强至的《寄献王中丞
近侍才俱杰,明公望独尊。
纪纲新献府,德业旧王门。
礼乐陪朱邸,文章落紫垣。
训辞含鼓动,气概独飞骞。
厌直词臣笔,坚求牧守藩。
图书迁禁合,封部领家园。
晓日旌旗叠,秋风鼓吹喧。
万人瞻驷马,千骑簇双鞬。
令肃关河静,仁深草木蕃。
先皇俄侧席,百姓互攀援。
到阙何心绪,遗弓已泪痕。
东厢延进对,数刻慰烦冤。
一昨逢仁庙,三朝见圣孙。
风云归夙契,社稷入危言。
罄竭丹诚露,从容玉色温。
殿中繄执法,陛下肇披元。
爰立宫寮近,由来国史存。
台星看比比,淮水正源源。
白简抨弹后,洪钧宰制繁。
盛期开旦暮,伟烈照乾坤。
下客真疏鄙,参戎谬荐论。
去年趋大幕,累月奉清樽。
召旨催乘传,驽情剧恋轩。
此生犹断梗,在处是孤根。
岂自身难致,云谁手未援。
空弹愁坐剑,感慕主人恩。
寄献王中丞拼音解读
jìn shì cái jié
míng gōng wàng zūn
gāng xīn xiàn
jiù wáng mén
péi zhū
wén zhāng luò yuán
xùn hán dòng
gài fēi qiān
yàn zhí chén
jiān qiú shǒu fān
shū qiān jìn
fēng lǐng jiā yuán
xiǎo jīng dié
qiū fēng chuī xuān
wàn rén zhān
qiān shuāng jiān
lìng guān jìng
rén shēn cǎo fān
xiān huáng é
bǎi xìng pān yuán
dào què xīn
gōng lèi hén
dōng xiāng yán jìn duì
shù wèi fán yuān
zuó féng rén miào
sān cháo jiàn shèng sūn
fēng yún guī
shè wēi yán
qìng jié dān chéng
cóng róng wēn
diàn 殿 zhōng zhí
xià zhào yuán
yuán gōng liáo jìn
yóu lái guó shǐ cún
tái xīng kàn
huái shuǐ zhèng yuán yuán
bái jiǎn pēng dàn hòu
hóng jūn zǎi zhì fán
shèng kāi dàn
wěi liè zhào qián kūn
xià zhēn shū
cān róng miù jiàn lùn
nián
lèi yuè fèng qīng zūn
zhào zhǐ cuī chéng chuán
qíng liàn xuān
shēng yóu duàn gěng
zài chù shì gēn
shēn nán zhì
yún shuí shǒu wèi yuán
kōng dàn chóu zuò jiàn
gǎn zhǔ rén ē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位才华出众、道德高尚的近臣,他被明君看重,受到重用,并在新的政府体制中贡献卓著。他不仅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还在军事领域表现出色,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和崇敬。 诗歌描绘了他在诸如朝会、书院和宫廷等场合中的形象,以及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贡献。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寄望于国家繁荣昌盛。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寄献王中丞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位才华出众、道德高尚的近臣,他被明君看重,受到重用,并在新的政府体制中贡献卓著。他不仅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有…展开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位才华出众、道德高尚的近臣,他被明君看重,受到重用,并在新的政府体制中贡献卓著。他不仅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还在军事领域表现出色,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和崇敬。 诗歌描绘了他在诸如朝会、书院和宫廷等场合中的形象,以及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贡献。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寄望于国家繁荣昌盛。折叠

作者介绍

强至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朝强汝询《求益…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55529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