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气力微

出自唐朝常建的《古意三首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万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明月照高阁,彩女褰罗幕。
歌舞临碧云,箫声沸珠箔。

青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
万里齐翼飞,意求君门乐。

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
两翅自无力,愁鸣云外来。

态深入空贵,世屈无良媒。
俯仰顾中禁,东飞白玉台。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

驻舟春溪里,皆愿拜灵颜。
寤寐见神女,金沙鸣珮环。

闲艳绝世姿,令人气力微
含笑竟不语,化作朝云飞。
古意三首拼音解读
èr fēi fāng fǎng 访 shùn
wàn nán fāng xuán
wàn dào jiāng hàn
zhōu suì nián
zhī cāng chù
jìn qīng tiān
chóu lèi biàn chǔ zhú
é méi sàng xiāng chuān
hòu rén wéi miào
lèi shì chēng xián
guò shè
lái zuò biān
huái 怀 wèi rěn hái
yuán yín chè kōng shān
míng yuè zhào gāo
cǎi qiān luó
lín yún
xiāo shēng fèi zhū
qīng luán lín nán hǎi
tiān shàng shuāng bái
wàn fēi
qiú jūn mén
xiāo jiǔ zhòng
jīn suǒ kāi
liǎng chì
chóu míng yún wài lái
tài shēn kōng guì
shì liáng méi
yǎng zhōng jìn
dōng fēi bái tái
chǔ wáng jìng
liú shān
piān shǐ 使 shì rén jiàn
tiáo tiáo jiāng hàn jiān
zhù zhōu chūn
jiē yuàn bài líng yán
mèi jiàn shén
jīn shā míng pèi huán
xián yàn jué shì 姿
lìng rén wēi
hán xiào jìng
huà zuò cháo yún fē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歌通过描述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人物,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第一段描写了孤独旅行者在船上漂泊,感叹自己无法回到家乡苍梧,渴望凭借自己的力量穿越江汉大地。同时也提到了两位历史上的女性人物二妃,流传着许多关于她们的神话和传说,后来被追封为庙号,并成为过客祭拜的对象,但也有拜他们而遭到狐狸之害的情节。 接下来的几段描写了各种神话中的仙女和神兽,形象绚丽多彩,象征着人们对享受美好生活和高贵精神的渴求。 最后一部分描述了寻求灵异神力的人们,他们在春天河边驻舟祈愿,期盼能够拜见神女并获得其保佑。然而,这个神秘的存在只是一个虚幻的形象,最终化作云霄飞走,让人感叹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古意三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描述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人物,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第一段描写了孤独旅行者在船上漂泊,…展开
这首诗歌通过描述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人物,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第一段描写了孤独旅行者在船上漂泊,感叹自己无法回到家乡苍梧,渴望凭借自己的力量穿越江汉大地。同时也提到了两位历史上的女性人物二妃,流传着许多关于她们的神话和传说,后来被追封为庙号,并成为过客祭拜的对象,但也有拜他们而遭到狐狸之害的情节。 接下来的几段描写了各种神话中的仙女和神兽,形象绚丽多彩,象征着人们对享受美好生活和高贵精神的渴求。 最后一部分描述了寻求灵异神力的人们,他们在春天河边驻舟祈愿,期盼能够拜见神女并获得其保佑。然而,这个神秘的存在只是一个虚幻的形象,最终化作云霄飞走,让人感叹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折叠

作者介绍

常建 常建 常建,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天宝十二年(753)之前,曾任盱眙(今江苏盯眙县)尉。后去职,隐居于鄂渚(今湖北东南)一带。一生仕途很不得志,却颇具诗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就将常建列为首位,评价很高。他长于五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意境清远,风格淡泊,造语警拔,构思精妙。同时,边塞诗也颇有成就。有《常建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5037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