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后三人师孔氏
出自宋朝释善珍的《题三教三隐三仙三贤画轴》- 瞿昙李耳东家丘,不生虞夏生衰周。
世乱杀夺无时休,佛现身作大慈舟。
老务静治销戈矛,孔以笔诛著春秋。
学佛亦有绝世流,学老曾见飞升不。
晨后三人师孔氏,气节虽同穷达异。
渊明不仕义熙岁,倾家酿秫供一醉。
翰林谪仙与苏二,卒以蛾眉招众忌。
脱靴偶忤高力士,触拨玉环良细事。
谁知绍述丞相嗔,铜驼陌上荒荆榛。
僧伽拥扶度鲸海,虑酋过坟禁樵採,使我掩卷增感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叙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中包括了佛陀、孔子等人。诗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于世间纷争和战乱的感慨以及对于古代文化传承的思考。 第一句“瞿昙李耳东家丘,不生虞夏生衰周。”指代了佛陀、孔子等人所居住的地方,表现出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无常性。 “世乱杀夺无时休,佛现身作大慈舟。”表达了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哀叹,同时提到佛陀教导慈悲为怀,引领人们超脱苦难的思想。 “老务静治销戈矛,孔以笔诛著春秋。”这里提到了孔子,表现出他在推崇文化和平的道路上所尽的努力,而且通过笔墨之力挽回了当时大行战争之风。 “学佛亦有绝世流,学老曾见飞升不。” 表示出对于这两种文化之道,都有着高深的学问和修行方法,但即使如此,这些文化的代表人物也并非都能成功飞升或得到圆满。 “晨后三人师孔氏,气节虽同穷达异。” 这里提到了三位学生跟随孔子学习,尽管不同命运,但他们在传承孔子的思想方面有着相同的坚定立场,以及各自不同的成就。 “渊明不仕义熙岁,倾家酿秫供一醉。翰林谪仙与苏二,卒以蛾眉招众忌。” 这里涉及了三位历史人物,分别为渊明、谪仙、苏轼。他们在对于政治权力的态度上有所不同,而且都曾遭遇过困境和诋毁,以至于最终无法摆脱社会的阻碍。 “脱靴偶忤高力士,触拨玉环良细事。谁知绍述丞相嗔,铜驼陌上荒荆榛。” 这里又涉及了一个小故事,描写了某位官员因为一点小事而引起了上级领导的不满,最终被贬职离开。这个故事表达出,有时候即使是微小的错误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僧伽拥扶度鲸海,虑酋过坟禁樵採,使我掩卷增感慨。” 诗人最后以佛教僧侣拯救生命为主题来结束全诗,表现出对于佛教的尊重和对于人性种种的思考感叹。
- 背诵
-
题三教三隐三仙三贤画轴注释
【东家丘】家语》载,孔丘的西邻不知孔丘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宋陈善《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宋,削迹於卫,穷於商周,阨於陈蔡,人以为是东家丘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原曰:‘君谓僕以郑为东家丘,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李杜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丘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东丘”。唐严维《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诗:“知己欲依何水部,乡人今正贱东丘。”【铜驼陌】1.即铜驼街。唐刘禹锡《杨柳枝》诗:“金谷园中鶯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2.常借指繁华、游乐之区。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四季里常开不断花,铜驼陌纷纷鬭奢华。”清姚鼐《赠郭昆甫助教》诗:“五年见子铜驼陌,澹沲东风吹鬢丝。”参见“铜驼街”。…展开【东家丘】家语》载,孔丘的西邻不知孔丘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宋陈善《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宋,削迹於卫,穷於商周,阨於陈蔡,人以为是东家丘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原曰:‘君谓僕以郑为东家丘,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李杜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丘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东丘”。唐严维《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诗:“知己欲依何水部,乡人今正贱东丘。”【铜驼陌】1.即铜驼街。唐刘禹锡《杨柳枝》诗:“金谷园中鶯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2.常借指繁华、游乐之区。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四季里常开不断花,铜驼陌纷纷鬭奢华。”清姚鼐《赠郭昆甫助教》诗:“五年见子铜驼陌,澹沲东风吹鬢丝。”参见“铜驼街”。折叠题三教三隐三仙三贤画轴诗意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中包括了佛陀、孔子等人。诗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于世间纷争和战乱的感慨以及对于…展开这首诗叙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中包括了佛陀、孔子等人。诗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于世间纷争和战乱的感慨以及对于古代文化传承的思考。 第一句“瞿昙李耳东家丘,不生虞夏生衰周。”指代了佛陀、孔子等人所居住的地方,表现出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无常性。 “世乱杀夺无时休,佛现身作大慈舟。”表达了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哀叹,同时提到佛陀教导慈悲为怀,引领人们超脱苦难的思想。 “老务静治销戈矛,孔以笔诛著春秋。”这里提到了孔子,表现出他在推崇文化和平的道路上所尽的努力,而且通过笔墨之力挽回了当时大行战争之风。 “学佛亦有绝世流,学老曾见飞升不。” 表示出对于这两种文化之道,都有着高深的学问和修行方法,但即使如此,这些文化的代表人物也并非都能成功飞升或得到圆满。 “晨后三人师孔氏,气节虽同穷达异。” 这里提到了三位学生跟随孔子学习,尽管不同命运,但他们在传承孔子的思想方面有着相同的坚定立场,以及各自不同的成就。 “渊明不仕义熙岁,倾家酿秫供一醉。翰林谪仙与苏二,卒以蛾眉招众忌。” 这里涉及了三位历史人物,分别为渊明、谪仙、苏轼。他们在对于政治权力的态度上有所不同,而且都曾遭遇过困境和诋毁,以至于最终无法摆脱社会的阻碍。 “脱靴偶忤高力士,触拨玉环良细事。谁知绍述丞相嗔,铜驼陌上荒荆榛。” 这里又涉及了一个小故事,描写了某位官员因为一点小事而引起了上级领导的不满,最终被贬职离开。这个故事表达出,有时候即使是微小的错误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僧伽拥扶度鲸海,虑酋过坟禁樵採,使我掩卷增感慨。” 诗人最后以佛教僧侣拯救生命为主题来结束全诗,表现出对于佛教的尊重和对于人性种种的思考感叹。折叠 -
释善珍
释善珍(1194年-1277年),南宋后期浙江余杭径山寺高僧,字藏叟,俗姓吕,泉州南安(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受戒后,…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49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