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将览胜探幽兴
出自宋朝释文珦的《题履道兄古松图》- 屏间何人画四松,高标半在烟云中。
人来尽作真松看,槎枒古怪势不同。
一株连蜷如老龙,曾见於康庐窈窱之深峰。
两株横斜苍黛色,曾见於雁荡高寒之绝壁。
最西一株更奇特,老来昏耄记不得。
想得当初落笔旱,名山洞府遍寻思。
细将览胜探幽兴,暗写凌霜傲雪姿。
古为画者虽无数,少有人能得真趣。
毕宏韦偃骨已寒,今日此图堪独步。
主人劝我为作歌,才薄无奈何此图何。
疾书一百六十字,勿笑迫促无委佗。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绘一幅画作的,画中描绘了四棵松树。其中有一棵像老龙般蜷曲,曾经在康庐深峰中见过;还有两棵呈斜倚状,苍翠如黛,曾经在雁荡山高壁上见过;最西边的那棵更加奇特,但是作者已经年老昏耄,不能回忆起当初创作它时的灵感来源。作者很认真地观察和描绘了这些松树的神态和姿态,以期能够表达出它们凌霜傲雪、独具风姿的形象。然而,尽管历史上许多画家都曾在画松树方面做出过努力,但少有人能真正把握其中的精髓,所以这张画作成为了难得一见、独步天下的佳作。主人劝作者为这幅画谱写一首歌曲,但是作者才华有限,只得匆匆写下这一百六十字的文字,希望读者不要嘲笑他的拙劣之处。
- 背诵
-
题履道兄古松图注释
【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唐张说《李工部挽歌》之三:“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朱子全书》卷十二:“平日已是闻道,那时万一有照管不到,也无奈何。”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衡》:“郡人见而恨之,以势不敌,无奈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江泰:(只好无奈何地连连出声)这又何必呢,这又何必呢?”【一百六】日的别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唐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緑。”宋梅尧臣《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诗之二:“前占寒食一百六,算到其时未合开。”宋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吾州城市芝山寺,为禁烟游赏之地,寺僧欲建华严阁,请予作《劝缘疏》,其末联云:‘大善知识五十三,永壮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来道俗之观。’”参见“一百五”、“一百五日”。典…展开【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唐张说《李工部挽歌》之三:“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朱子全书》卷十二:“平日已是闻道,那时万一有照管不到,也无奈何。”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衡》:“郡人见而恨之,以势不敌,无奈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江泰:(只好无奈何地连连出声)这又何必呢,这又何必呢?”【一百六】日的别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唐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緑。”宋梅尧臣《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诗之二:“前占寒食一百六,算到其时未合开。”宋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吾州城市芝山寺,为禁烟游赏之地,寺僧欲建华严阁,请予作《劝缘疏》,其末联云:‘大善知识五十三,永壮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来道俗之观。’”参见“一百五”、“一百五日”。典折叠题履道兄古松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一幅画作的,画中描绘了四棵松树。其中有一棵像老龙般蜷曲,曾经在康庐深峰中见过;还有两棵呈斜倚状,苍翠如黛,曾…展开这首诗是描绘一幅画作的,画中描绘了四棵松树。其中有一棵像老龙般蜷曲,曾经在康庐深峰中见过;还有两棵呈斜倚状,苍翠如黛,曾经在雁荡山高壁上见过;最西边的那棵更加奇特,但是作者已经年老昏耄,不能回忆起当初创作它时的灵感来源。作者很认真地观察和描绘了这些松树的神态和姿态,以期能够表达出它们凌霜傲雪、独具风姿的形象。然而,尽管历史上许多画家都曾在画松树方面做出过努力,但少有人能真正把握其中的精髓,所以这张画作成为了难得一见、独步天下的佳作。主人劝作者为这幅画谱写一首歌曲,但是作者才华有限,只得匆匆写下这一百六十字的文字,希望读者不要嘲笑他的拙劣之处。折叠 -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48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