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年如过电
出自宋朝释文珦的《书仇远吟卷后》- 昔在英豀识仇远,忆意别来陵谷变。
死生契阔不相知,一十四年如过电。
莲花峰下得重逢,老色骎骎惊上面。
袖出新吟数百篇,非特清新更奇健。
我道风流似谪仙,定知当上金銮殿。
爱才未必无明皇,荐闻亦有贺知章。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两位老友因为各自的事情而分离了14年,直到在莲花峰下再次相遇。作者展示了他们重逢时的喜悦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中作者通过形容“老色骎骎”来描述其中一位老友的外貌已经变得苍老,但是他依然能够自信地吟咏出数百篇新的诗歌,这展现出他不仅具有清新的才华,更显示出他身体健康。 作者还表达了他对自己和朋友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认为自己像“谪仙”一样风流倜傥,而朋友即使没有成为明皇,也有可能被赏识,荐举为官员。最后,作者提到了贺知章(唐代着名文学家),表示即使是爱才之人,也有可能成为闻名于世的大文豪。
- 背诵
-
书仇远吟卷后注释
【金銮殿】1.唐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承恩初入银臺门,著书独在金鑾殿。”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鑾殿皆在其间。”2.泛指皇宫正殿。元白朴《东墙记》第四折:“脱却了旧布衣,直走上金鑾殿。”《痛史》第二回:“﹝贾似道﹞到了朝门,不免下轿步行,上到金鑾殿。”吴组缃《山洪》六:“皇帝坐在金銮殿上,也免不得百姓说冷话,可是不是呢?”亦省作“金鑾”。唐白居易《贺雨》诗:“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鑾宫。”宋苏轼《武昌西山》诗:“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鑾开。”清郑燮《荆州亭·江上》词之二:“多少六朝闲账,近日渔樵都忘;只是怨弘光,白昼金鑾选唱。”…展开【金銮殿】1.唐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承恩初入银臺门,著书独在金鑾殿。”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鑾殿皆在其间。”2.泛指皇宫正殿。元白朴《东墙记》第四折:“脱却了旧布衣,直走上金鑾殿。”《痛史》第二回:“﹝贾似道﹞到了朝门,不免下轿步行,上到金鑾殿。”吴组缃《山洪》六:“皇帝坐在金銮殿上,也免不得百姓说冷话,可是不是呢?”亦省作“金鑾”。唐白居易《贺雨》诗:“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鑾宫。”宋苏轼《武昌西山》诗:“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鑾开。”清郑燮《荆州亭·江上》词之二:“多少六朝闲账,近日渔樵都忘;只是怨弘光,白昼金鑾选唱。”折叠书仇远吟卷后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两位老友因为各自的事情而分离了14年,直到在莲花峰下再次相遇。作者展示了他们重逢时的喜悦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两位老友因为各自的事情而分离了14年,直到在莲花峰下再次相遇。作者展示了他们重逢时的喜悦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中作者通过形容“老色骎骎”来描述其中一位老友的外貌已经变得苍老,但是他依然能够自信地吟咏出数百篇新的诗歌,这展现出他不仅具有清新的才华,更显示出他身体健康。 作者还表达了他对自己和朋友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认为自己像“谪仙”一样风流倜傥,而朋友即使没有成为明皇,也有可能被赏识,荐举为官员。最后,作者提到了贺知章(唐代着名文学家),表示即使是爱才之人,也有可能成为闻名于世的大文豪。折叠 -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48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