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本无位
出自宋朝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 般若真微妙,无相为宗要。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
研穷理趣长,堆卷积山冈。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
方言称智慧,真人本无位。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
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
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
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
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
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禅宗的般若思想,强调了无相、无住、无位等概念。其中,“般若”即是智慧之意,“真微妙”指般若的奥妙难以理解。无相为宗要则表明禅宗重视般若无相的教义。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表示一切万物都是如来的表现,而如来则没有定处,是无所依托的。研究这些理论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需要借助大量的经书和文献。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意味着这些理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亲身领悟才可以。真正的智慧者不会被位置所束缚,也不会追求权力。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则是说修行者在内外交互时,能够明辨是非,发挥智慧,进而逐渐消除迷惑和障碍,达到解脱的目的。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则表明禅宗的思想比金刚经更深奥,更具权威性。禅宗的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可以经久不衰,对所有众生都有益处。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表示在般若智慧的指引下,修行者可以跨过“彼岸”,解脱生死之苦,而达到涅槃之境。“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则表明在涅槃的状态下,人的心灵会平静无波,没有外界物质的干扰。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这两句诗意味着只有通过深入阅读经典、实践修行,才能领悟到禅宗中的智慧,否则就会浪费时间而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这几句描述了一个人的精神旅程,在迷雾重重的世界中孤独前行,但仍需通过内省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以获取更加深入的领悟。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最后几句则代表禅宗修行者对生活的看法,即将心灵放空,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抛弃一切浮躁和烦扰,但仍需保持警觉,以免迷失方向。
- 背诵
-
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注释
【波罗蜜】1.亦作“波罗密”。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大智度论》卷十二:“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刘孝标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唐牟融《题山房壁》诗:“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明无名氏《精忠记·诛心》:“我只得忍辱波罗蜜,这的是念彼观音力。”2.即木波罗。通称波罗蜜树。常绿乔木。果椭圆形,味甜,可食。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我国华南各地有栽培。参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展开【波罗蜜】1.亦作“波罗密”。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大智度论》卷十二:“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刘孝标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唐牟融《题山房壁》诗:“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明无名氏《精忠记·诛心》:“我只得忍辱波罗蜜,这的是念彼观音力。”2.即木波罗。通称波罗蜜树。常绿乔木。果椭圆形,味甜,可食。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我国华南各地有栽培。参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折叠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禅宗的般若思想,强调了无相、无住、无位等概念。其中,“般若”即是智慧之意,“真微妙”指般若的奥妙难以理解。无…展开这首诗描述了禅宗的般若思想,强调了无相、无住、无位等概念。其中,“般若”即是智慧之意,“真微妙”指般若的奥妙难以理解。无相为宗要则表明禅宗重视般若无相的教义。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表示一切万物都是如来的表现,而如来则没有定处,是无所依托的。研究这些理论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需要借助大量的经书和文献。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意味着这些理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亲身领悟才可以。真正的智慧者不会被位置所束缚,也不会追求权力。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则是说修行者在内外交互时,能够明辨是非,发挥智慧,进而逐渐消除迷惑和障碍,达到解脱的目的。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则表明禅宗的思想比金刚经更深奥,更具权威性。禅宗的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可以经久不衰,对所有众生都有益处。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表示在般若智慧的指引下,修行者可以跨过“彼岸”,解脱生死之苦,而达到涅槃之境。“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则表明在涅槃的状态下,人的心灵会平静无波,没有外界物质的干扰。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这两句诗意味着只有通过深入阅读经典、实践修行,才能领悟到禅宗中的智慧,否则就会浪费时间而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这几句描述了一个人的精神旅程,在迷雾重重的世界中孤独前行,但仍需通过内省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以获取更加深入的领悟。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最后几句则代表禅宗修行者对生活的看法,即将心灵放空,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抛弃一切浮躁和烦扰,但仍需保持警觉,以免迷失方向。折叠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46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