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本无位

出自宋朝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
般若真微妙,无相为宗要。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
研穷理趣长,堆卷积山冈。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
方言称智慧,真人本无位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
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
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
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
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
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
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拼音解读
bān ruò zhēn wēi miào
xiàng wéi zōng yào
zhù yuán wéi
shí fāng jiē zhāo yào 耀
yán qióng zhǎng
duī juàn shān gāng
yán yán
kǒu 西 jiāng
fāng yán chēng zhì huì
zhēn rén běn wèi
chū miàn mén jiān
cān fāng hái le
jīn gāng
wàn xié dāng
huài chāo jīn
jiǔ gòng háng cáng
àn luó
qīng guāng chuān 穿 bái
jìng zhōng luàn guāng
kōng niǎo
jīng wén huá guàn háng
yǒu zuò wáng
lián nián xīn niàn
wǎng shí guāng
shuí zhī yuǎn yān làng
fān piàn zhāng
chuān 穿 què kōng
zhe gèng cān xiáng
bié yǒu hǎo liàng
mǎn fēng guāng
diào chuán jiù fàng
jiàn xiè sān l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禅宗的般若思想,强调了无相、无住、无位等概念。其中,“般若”即是智慧之意,“真微妙”指般若的奥妙难以理解。无相为宗要则表明禅宗重视般若无相的教义。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表示一切万物都是如来的表现,而如来则没有定处,是无所依托的。研究这些理论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需要借助大量的经书和文献。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意味着这些理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亲身领悟才可以。真正的智慧者不会被位置所束缚,也不会追求权力。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则是说修行者在内外交互时,能够明辨是非,发挥智慧,进而逐渐消除迷惑和障碍,达到解脱的目的。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则表明禅宗的思想比金刚经更深奥,更具权威性。禅宗的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可以经久不衰,对所有众生都有益处。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表示在般若智慧的指引下,修行者可以跨过“彼岸”,解脱生死之苦,而达到涅槃之境。“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则表明在涅槃的状态下,人的心灵会平静无波,没有外界物质的干扰。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这两句诗意味着只有通过深入阅读经典、实践修行,才能领悟到禅宗中的智慧,否则就会浪费时间而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这几句描述了一个人的精神旅程,在迷雾重重的世界中孤独前行,但仍需通过内省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以获取更加深入的领悟。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最后几句则代表禅宗修行者对生活的看法,即将心灵放空,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抛弃一切浮躁和烦扰,但仍需保持警觉,以免迷失方向。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注释

【波罗蜜】1.亦作“波罗密”。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大智度论》卷十二:“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刘孝标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唐牟融《题山房壁》诗:“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明无名氏《精忠记·诛心》:“我只得忍辱波罗蜜,这的是念彼观音力。”2.即木波罗。通称波罗蜜树。常绿乔木。果椭圆形,味甜,可食。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我国华南各地有栽培。参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展开
【波罗蜜】1.亦作“波罗密”。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大智度论》卷十二:“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刘孝标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唐牟融《题山房壁》诗:“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明无名氏《精忠记·诛心》:“我只得忍辱波罗蜜,这的是念彼观音力。”2.即木波罗。通称波罗蜜树。常绿乔木。果椭圆形,味甜,可食。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我国华南各地有栽培。参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折叠

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禅宗的般若思想,强调了无相、无住、无位等概念。其中,“般若”即是智慧之意,“真微妙”指般若的奥妙难以理解。无…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禅宗的般若思想,强调了无相、无住、无位等概念。其中,“般若”即是智慧之意,“真微妙”指般若的奥妙难以理解。无相为宗要则表明禅宗重视般若无相的教义。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表示一切万物都是如来的表现,而如来则没有定处,是无所依托的。研究这些理论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需要借助大量的经书和文献。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意味着这些理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亲身领悟才可以。真正的智慧者不会被位置所束缚,也不会追求权力。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则是说修行者在内外交互时,能够明辨是非,发挥智慧,进而逐渐消除迷惑和障碍,达到解脱的目的。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则表明禅宗的思想比金刚经更深奥,更具权威性。禅宗的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可以经久不衰,对所有众生都有益处。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表示在般若智慧的指引下,修行者可以跨过“彼岸”,解脱生死之苦,而达到涅槃之境。“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则表明在涅槃的状态下,人的心灵会平静无波,没有外界物质的干扰。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这两句诗意味着只有通过深入阅读经典、实践修行,才能领悟到禅宗中的智慧,否则就会浪费时间而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这几句描述了一个人的精神旅程,在迷雾重重的世界中孤独前行,但仍需通过内省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以获取更加深入的领悟。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最后几句则代表禅宗修行者对生活的看法,即将心灵放空,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抛弃一切浮躁和烦扰,但仍需保持警觉,以免迷失方向。折叠

作者介绍

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46629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