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阴要研精
出自宋朝舒邦佐的《题同年郭丞遯斋》- 清江子郭子,作斋以遯名。
傍人或不解,谓将抛尘缨。
著语竞挽住,轩翥九万程。
吾闻遯之象,山止而天行。
止如子綦木,行如亚夫兵。
养静以须动,渊嘿藏雷声。
乃识个中趣,非专隐遯情。
虽然遯六爻,四阳理分明。
虽有艮在内,二阴要研精。
尾厉苟不审,嘉肥何由亨。
艮斋谢夫子,江南老先生。
君斋虽名遯,三爻自艮萌。
南丰一瓣香,好请子细评。
再拜若有得,为语年弟兄。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名叫郭子的人,他在清江边作斋,以逃避世俗的纷扰和追求名利。周围的人有些不理解他的行为,认为他要抛弃世俗的尘俗。但他却坚持自己的信念,认为遁逸之道就像山静止而天空行进一样,既需要保持淡泊与静默,又需要时刻准备行动。他养成了一种静态等待的习惯,但也时刻关注于外界的变化,并且研究六爻的阴阳变化规律。他希望透过这种方式达到一种境界,而非简单地追求隐居。最后,他向谢夫子和江南老先生致意,请求他们评价自己的行为,并将这首诗留给年轻的兄弟。
- 背诵
-
题同年郭丞遯斋注释
【老先生】1.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谊年二十餘,最为少。每詔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我説的是那没体面的相公们,老先生是正人君子,岂有偷觜之理。”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老先生宁愿和其他救国同志共甘苦,不愿独坐,始终未曾应允。”亦省称“老先”。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大撒脚步正往东北走,合伙了箇敬仲老先纔显俺的名。”2.旧时官场中的称呼。宋时已有之,但非仕途常称;元时始称于官场;明代,三司见督抚称老先生,见巡抚称先生大人,虽行而犹有分别;清康熙以后渐滥,京官通称老先生。明冯惟敏《新水令·送李阁老石鹿归田》套曲:“呀,老先生去国,方显的元臣出处得其宜。”《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亦省称“老先”。清翟灏《通俗编·何氏语林》:“前明太监称卿大夫,每曰‘老先’而不云‘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钱少宰老先新点了兵部,狠命的央晚生陪他上京。”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老先生》。…展开【老先生】1.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谊年二十餘,最为少。每詔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我説的是那没体面的相公们,老先生是正人君子,岂有偷觜之理。”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老先生宁愿和其他救国同志共甘苦,不愿独坐,始终未曾应允。”亦省称“老先”。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大撒脚步正往东北走,合伙了箇敬仲老先纔显俺的名。”2.旧时官场中的称呼。宋时已有之,但非仕途常称;元时始称于官场;明代,三司见督抚称老先生,见巡抚称先生大人,虽行而犹有分别;清康熙以后渐滥,京官通称老先生。明冯惟敏《新水令·送李阁老石鹿归田》套曲:“呀,老先生去国,方显的元臣出处得其宜。”《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亦省称“老先”。清翟灏《通俗编·何氏语林》:“前明太监称卿大夫,每曰‘老先’而不云‘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钱少宰老先新点了兵部,狠命的央晚生陪他上京。”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老先生》。折叠题同年郭丞遯斋诗意赏析
-
舒邦佐
舒邦佐(1137—1214),字辅国,一字平叔,号双峰,靖安县城人。靖安舒氏第四世祖 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宋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初八出生,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先后任鄂州蒲圻、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嘉泰二年(1202年)授通直郎。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致仕。嘉定七年卒,年七十八。有《双峰猥稿》九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谱系》及《舒公墓志铭》。…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44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