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朱轓宠
出自宋朝宋庠的《寄李端明献臣》- 学道年嗟晚,知非骨已惊。
世纷誇要路,天意罪浮名。
汶上朱轓宠,淮南白髮生。
惟馀方寸地,留貯岁寒情。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是写道人晚年悔恨自己学道太晚,认识到这个事实已经太迟了。诗人感慨现世浮躁纷繁,人们都在追逐名利,但却忘了天意不会容忍虚伪和浮夸。而汶水之上的朱轓和淮南的白发老人则成为诗人思考人生的两个形象。最后,诗人决定将自己珍藏的岁月感情留存在方寸之间。整首诗表达了对晚年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道路的深思。
- 背诵
-
寄李端明献臣注释
【方寸地】1.一寸见方之地。极言地小。《新唐书·员半千传》:“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2.指心。《列子·仲尼》:“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於经传,却亦甚雅。”《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陶铁僧叉大拇指不离方寸地道:‘告员外,实不敢相瞒,是有四五十钱,安在一箇去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只隔这重门,恐无术周知民隐;但凭方寸地,愿尔曹共体吾心。”…展开【方寸地】1.一寸见方之地。极言地小。《新唐书·员半千传》:“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2.指心。《列子·仲尼》:“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於经传,却亦甚雅。”《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陶铁僧叉大拇指不离方寸地道:‘告员外,实不敢相瞒,是有四五十钱,安在一箇去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只隔这重门,恐无术周知民隐;但凭方寸地,愿尔曹共体吾心。”折叠寄李端明献臣诗意赏析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40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