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夜夜闻舂相
出自宋朝苏轼的《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前韵》- 东邻主人游不归,悲歌夜夜闻舂相。
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
王事何曾怨独贤,室人岂忍交谪谤。
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
定教舞袖掣伊凉,更想夜庖鸣瓮盎。
题诗送酒君勿诮,免使退之嘲一饷。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含义是:东邻主人出游不归,闻到他家中有悲歌声响夜夜相伴。门前有人喧哗马嘶急,但是主人家里却喜气洋洋,如同春天酿造美酒一样。诗人认为,王室的事务并不会因为独贤而产生怨恨,家中佣人也不会毁谤他。大儿子跑过门槛,小儿子在绣帐后面说话。最后,诗人希望能看到舞者挥动袖子掀起清凉的风,听到夜间烹饪时瓮盎发出的声音。最后,他留下了一首诗和一杯酒,希望别人不要用嘲笑来回应他们的离去。
- 背诵
-
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前韵注释
【门前人】家的;丈夫。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十一:“如今不管别的,只要能够赶快救出自己的门前人。”…展开【门前人】家的;丈夫。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十一:“如今不管别的,只要能够赶快救出自己的门前人。”折叠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前韵诗意赏析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9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