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付与罗浮春

出自宋朝苏轼的《寓居合江楼
海山葱曨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寓居合江楼拼音解读
hǎi shān cōng lóng jiā zāi
èr jiāng chù zhū lóu kāi
péng lái fāng zhàng yīng yuǎn
kěn wéi jiāng lái
jiāng fēng chū liáng shuì zhèng měi
lóu shàng
jīn shēn shì liǎng xiàng wéi
西 liú bái dōng liú shuǐ
lóu zhōng lǎo rén qīng xīn
tiān shàng yǒu chī xiān rén
sān shān zhǐ chǐ guī
bēi luó ch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置身于江南美景中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作者称赞海山葱茏、气息宜人,二江交汇处有一座朱楼高耸。接着,他想到了蓬莱方丈——那是一个传说中的仙境,此处应该也不远。同时,他希望苏子(指宋代文学家苏轼)能够乘船来到这里,与他分享美景。 然后,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楼上享受江风初凉的美妙时刻,但被楼上啼鸦吵醒。他悲叹自己的人生遭遇两难:身世无法选择,像西流白日和东流水一样无法挽回。 接下来,作者认为楼中的老人最清新自然,认为天上不会有痴情的仙人。他觉得三山(指虎丘、狮子丘和龟山)离这里很近,但自己却不能回去。最后,他把一杯酒倒入罗浮春中表达了心情。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思考,体现出对人生困境的反思和感慨。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寓居合江楼注释

【东流水】1.东逝的流水。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一:“汎汎东流水,磷磷水中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潕水》:“南阳叶方城邑西……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2.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罗浮春】酒名。宋苏轼《寓居合江楼》诗:“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自注:“予家酿酒,名罗浮春。”2.泛指美酒。清钮琇《觚賸·酒兵》引姚竹友诗:“主人独酌罗浮春,高腔小队喧私宅。”典…展开
【东流水】1.东逝的流水。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一:“汎汎东流水,磷磷水中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潕水》:“南阳叶方城邑西……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2.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罗浮春】酒名。宋苏轼《寓居合江楼》诗:“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自注:“予家酿酒,名罗浮春。”2.泛指美酒。清钮琇《觚賸·酒兵》引姚竹友诗:“主人独酌罗浮春,高腔小队喧私宅。”典折叠

寓居合江楼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置身于江南美景中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作者称赞海山葱茏、气息宜人,二江交汇处有一座朱楼高耸。接着,他想…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置身于江南美景中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作者称赞海山葱茏、气息宜人,二江交汇处有一座朱楼高耸。接着,他想到了蓬莱方丈——那是一个传说中的仙境,此处应该也不远。同时,他希望苏子(指宋代文学家苏轼)能够乘船来到这里,与他分享美景。 然后,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楼上享受江风初凉的美妙时刻,但被楼上啼鸦吵醒。他悲叹自己的人生遭遇两难:身世无法选择,像西流白日和东流水一样无法挽回。 接下来,作者认为楼中的老人最清新自然,认为天上不会有痴情的仙人。他觉得三山(指虎丘、狮子丘和龟山)离这里很近,但自己却不能回去。最后,他把一杯酒倒入罗浮春中表达了心情。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思考,体现出对人生困境的反思和感慨。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9530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