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铜山化南亩
出自宋朝苏轼的《月华寺》- 天公胡为不自怜,结土融石为铜山。
万人采斲富媪泣,只有金帛资豪奸。
脱身献佛意可料,一瓦坐待千金还。
月华三火岂天意,至今茇舍依榛菅。
僧言此地本龙象,兴废反掌曾何艰。
高岩夜吐金碧气,晓得异石青斓斑。
坑流窟发钱涌地,暮施百镒朝千锾。
此山出宝以自贼,地脉已断天应悭。
我愿铜山化南亩,烂漫黍麦苏惸鳏。
道人修道要底物,破铛煮饭茅三间。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传说中的铜山(也称“铜柱山”或“铜柱岭”),它是一座出产铜矿的山,在古代十分著名,但由于采矿导致资源枯竭,山势逐渐衰落。作者通过描绘铜山的背后故事来表达对人性贪婪、破坏环境的反思。 在这个故事中,铜山原本是一条金龙所化,但人类的开采和掠夺让它变得面目全非。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还损害了生灵的栖息地。而那些贪图金帛、利益的奸商则成为了铜山的顶梁柱,从中渔利。 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寄望于铜山能够重振雄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而这需要人们回归本真,修德行善。因此,他提到了道家修道的思想,认为只有从内心开始,才能达到真正的改变。
- 背诵
-
月华寺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传说中的铜山(也称“铜柱山”或“铜柱岭”),它是一座出产铜矿的山,在古代十分著名,但由于采矿导致资源枯…展开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传说中的铜山(也称“铜柱山”或“铜柱岭”),它是一座出产铜矿的山,在古代十分著名,但由于采矿导致资源枯竭,山势逐渐衰落。作者通过描绘铜山的背后故事来表达对人性贪婪、破坏环境的反思。 在这个故事中,铜山原本是一条金龙所化,但人类的开采和掠夺让它变得面目全非。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还损害了生灵的栖息地。而那些贪图金帛、利益的奸商则成为了铜山的顶梁柱,从中渔利。 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寄望于铜山能够重振雄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而这需要人们回归本真,修德行善。因此,他提到了道家修道的思想,认为只有从内心开始,才能达到真正的改变。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9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