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怨聊相赎
出自宋朝苏轼的《宥老楮》- 我墙东北隅,张王维老谷。
树先樗栎大,叶等桑柘沃。
流膏马乳涨,堕子杨梅熟。
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
蹶之得舆薪,规以种松菊。
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
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
黄缯练成素,黝面頮作玉。
灌洒蒸生菌,腐余光吐烛。
虽无傲霜节,幸免狂酲毒。
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
投斧为赋诗,德怨聊相赎。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自己家墙的东北隅里种植了一棵老谷树。虽然它的叶子不如桑和柘那么茂盛,但它的树干和树枝很大,树能流出丰富的树液,蓄满马乳,掉落杨梅果实。尽管这棵树看起来并不突出,但是它对于诗人而言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不断地照料它并让它成长茁壮。诗人更希望这棵树的木材可以被用于更高尚的目的,例如制作书写纸或记录历史的竹简。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这棵孤独微小的老谷树上,将自己的德意和怨恨都赎罪给了这棵树。
- 背诵
-
宥老楮注释
【蔡侯纸】蔡伦封龙亭侯。因其首先用树皮、弊布、破网等作原料造纸,后遂称以其法造的纸为“蔡侯纸”。《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宋苏轼《宥老楮》诗:“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録。”汉…展开【蔡侯纸】蔡伦封龙亭侯。因其首先用树皮、弊布、破网等作原料造纸,后遂称以其法造的纸为“蔡侯纸”。《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宋苏轼《宥老楮》诗:“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録。”汉折叠宥老楮诗意赏析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9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