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刀不汝问

出自宋朝苏轼的《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
宝刀匣不见,但见龙雀环。
何曾斩蛟蛇,亦未切琅玕。
胡为穿窬辈,见之要领寒。
吾刀不汝问,有愧在其肝。
念此力自藏,包之虎皮斑。
湛然如古井,终岁不复澜。
不忧无所用,忧在用者难。
佩之非其人,匣中自长叹。
我老众所易,屡遭非意干。
惟有王玄通,阶庭秀芒兰。
知子后必大,故择刀所便。
屠狗非不用,一岁六七刓。
欲试百链刚,要须更泥蟠。
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拼音解读
bǎo dāo xiá jiàn
dàn jiàn lóng què huán
céng zhǎn jiāo shé
wèi qiē láng gān
wéi chuān 穿 bèi
jiàn zhī yào lǐng hán
dāo wèn
yǒu kuì zài gān
niàn cáng
bāo zhī bān
zhàn rán jǐng
zhōng suì lán
yōu suǒ yòng
yōu zài yòng zhě nán
pèi zhī fēi rén
xiá zhōng zhǎng tàn
lǎo zhòng suǒ
zāo fēi gàn
wéi yǒu wáng xuán tōng
jiē tíng xiù máng lán
zhī hòu
dāo suǒ biàn 便
gǒu fēi yòng
suì liù wán
shì bǎi liàn gāng
yào gèng pán
zuò shī míng bèi
dài zhī zhě k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持有宝刀的人,他的宝刀虽然不见了,但是仍然可以看到他所佩戴的龙雀环。虽然他从来没有斩过蛟蛇,也没有切过琅玕,但是却被穿窬之辈看重,并且想要得到他的宝刀。作者暗示自己的刀法非常高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展现,只好将自己的心血和力量藏在虎皮斑中。这柄宝刀如古井般湛然无波,没有使用的时候也不会担心没有用处,反而担心用起来难以发挥作用。如果这把宝刀不是归于合适的人,就只能长时间地陈放在匣子里叹息了。作者本人已经年老,遭受了许多意外和挫折,只有像王玄通一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宝刀的价值。最后,作者铭记了他的背叛者,以期望那些懂得他的人来欣赏他的诗篇。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持有宝刀的人,他的宝刀虽然不见了,但是仍然可以看到他所佩戴的龙雀环。虽然他从来没有斩过蛟蛇,也没有切过琅…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持有宝刀的人,他的宝刀虽然不见了,但是仍然可以看到他所佩戴的龙雀环。虽然他从来没有斩过蛟蛇,也没有切过琅玕,但是却被穿窬之辈看重,并且想要得到他的宝刀。作者暗示自己的刀法非常高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展现,只好将自己的心血和力量藏在虎皮斑中。这柄宝刀如古井般湛然无波,没有使用的时候也不会担心没有用处,反而担心用起来难以发挥作用。如果这把宝刀不是归于合适的人,就只能长时间地陈放在匣子里叹息了。作者本人已经年老,遭受了许多意外和挫折,只有像王玄通一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宝刀的价值。最后,作者铭记了他的背叛者,以期望那些懂得他的人来欣赏他的诗篇。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9312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