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深兔老鹰力弱
出自宋朝苏轼的《襄阳古乐府三首野鹰来》- 野鹰来,万山下,荒山无食鹰苦饥,飞来为尔系彩丝。
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养子秋食菽。
我欲击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鹰力弱。
野鹰来,城东有台高崔巍。
台中公子著皮袖,东望万里心悠哉。
心悠哉,鹰何在!嗟尔公子归无劳,使鹰可呼亦凡曹,天阴月黑狐夜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饥饿的野鹰飞到荒山上寻找食物,但却找不到猎物而苦恼。此时,作者提到北原上有一只老兔子,每年都种菽豆来喂养自己的孩子。尽管作者想捕捉这只老兔子,但是由于它身体年迈鹰力不足,未能成功。 随后,作者描绘了一个城东高台,并介绍了站在那里俯瞰万里的公子,他穿着华丽的皮袖心情舒畅。虽然此时鹰已经不见了,但是作者仍然向公子请求帮助,让他呼唤鹰回来。最后,作者暗示天色阴沉,夜晚里狐狸在嗥叫,因此公子可以安心归去,让鹰自行寻找食物。整首诗描写了大自然中的生存竞争,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 背诵
-
襄阳古乐府三首野鹰来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饥饿的野鹰飞到荒山上寻找食物,但却找不到猎物而苦恼。此时,作者提到北原上有一只老兔子,每年都种菽豆来喂养…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饥饿的野鹰飞到荒山上寻找食物,但却找不到猎物而苦恼。此时,作者提到北原上有一只老兔子,每年都种菽豆来喂养自己的孩子。尽管作者想捕捉这只老兔子,但是由于它身体年迈鹰力不足,未能成功。 随后,作者描绘了一个城东高台,并介绍了站在那里俯瞰万里的公子,他穿着华丽的皮袖心情舒畅。虽然此时鹰已经不见了,但是作者仍然向公子请求帮助,让他呼唤鹰回来。最后,作者暗示天色阴沉,夜晚里狐狸在嗥叫,因此公子可以安心归去,让鹰自行寻找食物。整首诗描写了大自然中的生存竞争,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9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