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信天剖

出自宋朝苏轼的《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
峨峨扇中山,绝壁信天剖
谁知大圆镜,衡霍入户牖。
得之老月师,画者一醉叟。
常疑若人胸,自有云梦薮。
千岩在掌握,用舍弹指久。
低昂不自知,恨寄儿女手。
短屏虽曲折,高枕谢奔走。
出家非今日,法水洗无垢。
浮游云释峤,宴坐柳生肘。
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拼音解读
é é shàn zhōng shān
jué xìn tiān pōu
shuí zhī yuán jìng
héng huò yǒu
zhī lǎo yuè shī
huà zhě zuì sǒu
cháng ruò rén xiōng
yǒu yún mèng sǒu
qiān yán zài zhǎng
yòng shě dàn zhǐ jiǔ
áng zhī
hèn ér shǒu
duǎn píng suī shé
gāo zhěn xiè bēn zǒu
chū jiā fēi jīn
shuǐ gòu
yóu yún shì qiáo
yàn zuò liǔ shēng zhǒu
wàng huái 怀 cuì jiān
xiàng dào bái shǒ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对于一个神秘的宝物——大圆镜的追寻和探求。峨峨扇中山,绝壁信天剖,形容这个宝物被藏在了山脉之间的陡峭悬崖上。得到大圆镜的是老月师,画者一醉叟,因此这个宝物具有神秘的色彩。老僧常怀疑人们是否能够洞察这个宝物的真正价值,他自己也经常在云梦薮中沉思。虽然千岩在掌握,但老僧并不自以为是。他非常珍惜这个大圆镜,恨不能将其传给儿女手中。尽管短屏曲折,但老僧已经安享晚年,感谢出家的决定,认为法水已经让他心灵无垢。在众多的浮游云中,老僧与朋友们相聚宴坐,共同回忆往事,直到白发苍苍,依然忘怀宝物和过去时光的美好。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对于一个神秘的宝物——大圆镜的追寻和探求。峨峨扇中山,绝壁信天剖,形容这个宝物被藏在了山脉之间的陡峭…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对于一个神秘的宝物——大圆镜的追寻和探求。峨峨扇中山,绝壁信天剖,形容这个宝物被藏在了山脉之间的陡峭悬崖上。得到大圆镜的是老月师,画者一醉叟,因此这个宝物具有神秘的色彩。老僧常怀疑人们是否能够洞察这个宝物的真正价值,他自己也经常在云梦薮中沉思。虽然千岩在掌握,但老僧并不自以为是。他非常珍惜这个大圆镜,恨不能将其传给儿女手中。尽管短屏曲折,但老僧已经安享晚年,感谢出家的决定,认为法水已经让他心灵无垢。在众多的浮游云中,老僧与朋友们相聚宴坐,共同回忆往事,直到白发苍苍,依然忘怀宝物和过去时光的美好。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39084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